本报讯(通讯员 喻东平)4月,天汉大地进入春耕大忙时节。从石门水库引来的哗哗流淌的水,滋润着一块块绿油油的秧苗田——这只是汉中市石门灌区的一个缩影。从4月7日开始第一轮引水,石门灌区全面开灌。截至4月28日,已累计引水2913万立方米。
开春以来,持续晴热少雨天气导致汉中市旱情加剧,石门水库蓄水不足,给灌区水稻育秧供水带来严峻考验。作为陕西省最大的水稻灌区的管理者,汉中市石门水库管理局闻“旱”而动,全局总动员,以服务“三农”抗旱保苗为中心,全力组织抗旱灌溉,为农业丰收保驾护航。
工程保障:用好水 更要节约水
开灌前,石门水库管理局对所属水工程设施进行了认真检查,对发现的工程隐患及时编制方案并进行整修加固。去冬今春投入资金652.1万元,对灌区21条干、支渠和105处渠系险段实施了清淤整修和维修养护,保障了各级渠系输水安全。
而更重要的保障,在于近年来实施的灌区工程改造。石门水库灌区自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以来,已累计完成15个批次的项目建设,共完成建设投资24648.06万元。实施渠首工程改造2处,干、支渠道衬砌改造193.92公里,建筑物配套和改造858座,改造抽水站1座,建成灌区首期水雨情测报和信息化系统1项。灌区内24处严重病险、“卡脖子”渠段得到有效治理,渠道输水安全了,灌溉水利用系数逐步提高,干、支渠工程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科学调控:优化配置水资源
开春后,汉中市降水持续偏少,主要河流来水总体偏枯1-7成,旱坡地土壤失墒加剧,塘库蓄水不足。随着气温升高,旱情呈持续发展态势。该市于4月17日、23日,先后启动全市抗旱Ⅳ级、III级应急响应。这时候,石门水库蓄水量仅仅3749万立方米,河道来水量持续下降。马上就是插秧用水和夏季生活用水高峰,面临着供用水巨大矛盾的挑战。怎么办?石门水库管理局提出了一套加强水资源调控的措施,化解供需矛盾。
该局提早动手,首先从石门水库及灌区各塘库的蓄水、保水工作入手,为春灌打实基础。积极协调引红济石工程管理单位,不再截取库区上游的水源;他们把抗旱分级负责制落在人,充分挖潜,加强内部蓄水管理,动员基层水管职工采取多项措施落实灌溉引水任务,搞好灌区小塘库水源调蓄工作。
春灌开始后,他们以供定需,量入为出。坚持“以需定供,总量控制,水权到站,斗口计量”的灌溉供水思路,采取灌溉用水定期会商制度、用水情况督导检查等措施,科学调配,优化调度蓄、引、提三种水源,充分利用小型水库和陂塘的调蓄能力,积极应对灌溉高峰。其次是合理安排各渠道的灌水时段,实行干、支渠轮流引水,间歇供水,协调上下游用水矛盾,确保尾水区的农田都能按时浇上水。
管理局调整用水计划,将城市生活供水量由1立方米/秒压减到0.6立方米/秒,启动灌区所有的机井,昼夜抽水,充分挖掘备用水源。4月26日,该局联系气象部门,在库区实施人工降雨作业,增加降雨量。
高效服务:昼夜护航“丰收水”
面对严重的春旱,石门水库管理局从4月28日6时开闸引水,启动了第三轮育秧灌溉,实行“白+黑”不间断供水。该局全体干部职工分工协作,昼夜服务在渠道和田间地头,科学调配“丰收水”,全力做好抗旱保丰收工作。他们从局机关抽调二十余名技术干部组成9个抗旱指导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育秧用水技术服务,积极倡导节水灌溉,引导群众科学引水,尽量减少稻种大田直播面积,集中推迟插大秧时间。
各基层水管站坚持服务至上,节水为先,组织人员清理沟渠,职工跟着水头走,晚上带着手电、干粮上渠巡查,遇到渠道险情随时处理,杜绝跑冒滴漏和安全事故;联系灌区乡镇、村组,共同动员灌区群众找荒水、担尿水、提井水,挖掘现有状况下供水的最大潜能,携手打赢抗旱“攻坚战”。
责任编辑:刘旸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