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每日甘肃网通讯员 付玉
作为全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西北“西菜东运”枢纽及最大县级玉米制种基地,张掖市甘州区坚持将春灌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聚焦“科学调配、工程提效、智慧管控”等重点工作,多措并举保春灌。截至目前,已完成10.64万亩耕地春灌任务,累计引提水量1358.15万立方米,为全区粮食稳产增产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水安全保障。
科学配置:三级预算“定额配水”
在甘州区安阳乡苗家堡村,清澈的水流沿着新修的防渗渠奔涌向前,浸润着连片规整的沃野。
据了解,甘州区全面推行水资源“4+”管理模式,通过“总量控制+预算管理+计划用水+定额管理”四维联动,构建起覆盖全区的精细化配水网络。印发执行《2025年用水预算方案》,将全年用水总量指标7.2亿立方米分解至9个灌区、18个乡镇,形成了“区级统筹-灌区调配-农户定额”三级预算体系,有效保障水资源刚性约束与高效利用。
“每一滴水都有‘身份证’,每一亩田都算‘明白账’。”甘州区安阳水资源保护利用所所长李敏指着配水台账说,“三级预算促使农田灌溉从过去的‘大水漫灌’转向如今的‘精准滴灌’,既保灌溉又促节水。”
工程提效:清淤通渠“解渴农田”
春灌战役打响后,甘州大地上迅速掀起“清渠”行动。在沙井镇西六村,甘州区西浚水资源保护利用所干部带头,人工与机械并用,历时3天完成12.3公里支渠清淤任务,清理淤积物200余立方米,渠道过水能力显著提升。这只是甘州区清淤通渠的一个缩影。
“清淤看似简单,实则是系统工程。”甘州区水务局局长赵乾升在春灌工作部署会上强调,“疏通干支斗三级渠系犹如打通农田的‘毛细血管’,直接关系到灌溉末梢的通畅度,只有疏通三级渠系,才能让每一块农田‘解渴’。”
在春灌前,甘州区水务局统筹调度,组织大满、西浚等9个基层水资源保护利用所,采取“机械+人工”方式,疏通干支斗渠系这些“毛细血管”,累计清理干渠56公里、农田支渠218公里,确保渠道过水能力达100%,为120.2万亩农田春灌提供了坚实保障。
智慧赋能:科技发力“精准灌溉”
过去巡渠靠脚跑,现在数据“云上报”。在甘州区上三渠水资源保护利用所的调度中心,一块智慧大屏实时跳动着数据,三维模型精准标注渠系水位,闸门启闭误差小于1%。
“这相当于给渠道装上了智能‘水龙头’!”甘州区上三渠水资源保护利用所所长张鹏弟指着屏幕介绍说,“我们通过在渠道关键部位安装智能流量计和自动化闸门,不仅能实现灌溉用水‘指尖调度’,还能有效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近年来,甘州区坚持把灌区改造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底线的重要举措,强化智慧水务建设,现已完成上三、花寨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任务,完成投资1.29亿元,新增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0.8万亩,年增节水能力350.25万立方米。
黑河畔清流奔涌,沃野间铁犁破土。甘州区以“水”定地、以“智”提效,让汩汩春水化作丰收希望。“保春灌就是保粮食安全。”赵乾升表示,未来甘州区将持续深化农业节水增效与灌区现代化融合发展,全域构建“智慧水务+高效灌区”双轮驱动模式,依托“四水四定”智慧平台实现取用水全链条监控,切实以数字赋能夯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水利根基。
欢迎全省各地的通讯员踊跃投稿:mrgst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