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叫王玉兰,今年58岁,初中文化,离异,已经退休三年了。
我们家住在一个不大的小县城,生活节奏慢,邻里也都熟识。
我年轻时在镇上的一家棉纺厂做工人,后来厂子倒闭,我被分流到街道办做了后勤,干到了退休。
现在一个月有6000块钱的退休金,在我们这种地方,算是过得还不错的。
我和前夫在我42岁那年离的婚,他脾气暴躁,常年喝酒,动不动就摔碗砸锅,我实在过不下去,就带着女儿自己过了。
女儿叫李雪,比我强多了,从小就懂事听话,学习也好。
后来考上了省城的一所大学,毕业后留在了那边工作。
她结婚那年,我把家里仅有的一套老房子卖了,给她凑了首付,自己搬去住在单位分的老宿舍里。
那房子后来因为城市改造被拆迁了,我分到了一套小两居和一笔100万的拆迁款。
我本来想着,日子就这么平平静静地过下去也好,女儿成家立业,我也有自己的小窝,没想到,这些年她的婚姻却让我操碎了心。
最让我心寒的,是那次亲家母在电话里质问我:“你每月退休金6000,还有100万拆迁款,怎么就不帮你女儿还房贷?”
那通电话之后,我一夜未眠。
02
李雪的丈夫叫赵磊,是她大学同学,家境普通,父母在农村,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结婚那年,赵磊家象征性地出了3万块彩礼,还借了不少。我没计较,想着两个孩子感情好,日子是两口子过,老人不插手最好。
婚后头两年,两人还算恩爱,可自从生了孩子,问题就接踵而来。
赵磊并不勤快,工作总是换来换去,做销售、送快递、跑网约车,干啥都干不长。
李雪生孩子那年,我去照顾了她三个月,赵磊的妈妈只来了五天,说是地里忙。
我没说什么,心里却记下了。
孩子刚满一岁,李雪就重新上了班。她一个人挣钱、带娃、做饭,赵磊却连尿布都不会换。她给我打电话哭,说:“妈,我太累了,我怎么就嫁了这么个男人?”
我听得心疼,便劝她:“没事,妈有退休金,孩子你暂时带来让我帮你带,省得你那么辛苦。”
就这样,孩子两岁前基本都是我带着,李雪每周回来看一次。赵磊倒好,周末不是跟朋友打牌,就是说他“应酬”,从不来我这边看孩子。
后来李雪夫妻俩买了套房子,两室一厅,总价120万,首付30万是我拿的,贷款90万。赵磊家一分钱没出,贷款写的是两个人的名字。李雪说:“妈,他家没钱,我也不想计较了,毕竟是过日子的人。”
我心疼她,可也知道她性子倔,说了也没用。
贷款每月还4500,李雪一个人负担着。
赵磊的工资不稳定,经常干一个月歇两月。
李雪几次跟我抱怨,说赵磊根本不当回事,家里大事小事都推给她。
孩子上幼儿园了,报名费、学费、校车费,都是她自己掏的。
有一次小孩生病住院,我赶过去照顾,赵磊却说他“临时有活走不开”,结果两天都没露面。
我实在看不下去,私下问李雪:“要不你考虑清楚,这么过下去,迟早出问题。”
李雪低声说:“妈,我离婚就等于认输,我不甘心。”
可事实是,赵磊越来越不上进了。他后来干脆辞职,说要创业,借了两万块开了个小便利店,结果半年不到就亏光了。李雪问他:“当初不是说你有经验吗?”他却一脸理直气壮:“哪有人不失败几次的?这是积累经验。”
从那之后,两人就经常吵架,李雪甚至说过:“我后悔当初没听你的话。”
最让我寒心的是去年年底的那次争执。李雪那个月实在周转不开,房贷还不上,就跟赵磊说:“你能不能想办法支援一下?”
赵磊说:“你妈那么多钱,你怎么不去找她?她不是有100万拆迁款吗?还每月退休金6000,过得比我们还滋润。”
李雪回家跟我提起这事时,我气得浑身发抖。我说:“那是我一辈子攒下的,是我的养老钱,我已经给你们出了首付,还帮你们带孩子,我难道不该留点底么?”
李雪沉默了,我知道她理解我,可没想到几天后,亲家母就打电话给我,开口第一句就是:“你作为一个妈,怎么一点不为女儿想?你退休金那么高,还有拆迁款,怎么就不帮她还房贷?”
我当时愣住了,半晌才说:“她是我女儿,不是你儿媳妇?你儿子挣不到钱,难道我来替他养家?”
她冷笑了一声:“你不帮,别怪我们赵家不认这个媳妇。”
那通电话之后,我彻底明白了:李雪不是嫁了个人,是嫁了个负担。
我开始劝她:“你要是实在觉得过不下去了,就回来吧,我养得起你和孩子。”
她眼圈红了,说:“妈,我再考虑考虑。”
春节那天,赵磊没回家,说是跟朋友聚会,连孩子都没打个电话。我给李雪做了顿饭,她看着孩子吃饭的样子,眼泪掉了下来。
我轻声说:“孩子还小,日子还长,你不该一直这么苦着。”
她点点头,但什么也没说。
03
现在的我,依旧住在那套小两居里,生活简单安稳。李雪依然在那座城市打拼,孩子已经快上小学了。赵磊?听说又换了份工作,月薪三千,依旧不思进取。
我没有再主动找过亲家母,也不想再听那些“你有钱就该帮”的话。
我把拆迁款存在银行,利息每年刚好够我日常开销。我想得很明白,那是我一辈子的积蓄,是我女儿最后的退路。
她什么时候想清楚了,带着孩子回来,我的门永远为她敞开。
这个家,不大,但足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