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大的喘不过气来,对男性而言是这样,对女性而言也是这样。
前几天朋友在附近面试,顺带找我叙叙旧。
一开始我挺兴奋的,但朋友说自己不能喝酒,因为在备孕,所以到时候只能喝喝水了,我心想,不能喝酒那有什么值得聚的?
朋友说,就是想放松放松了。
我突然就想起来,刚好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朋友结婚。
那时候他留着一个平头的发型,自打我们认识以来,他就一直留着这个发型,所以我叫他平头。
转眼结婚一年过去了,昨天看到他的时候,一脸的疲惫,甚至头上还多了许多白发。
他见到我的第一面,就说太累了。
去年刚刚结婚的时候,朋友还在水井坊上班,福利待遇还不错,一个月有5000元左右的收入,每天上班就是翻炒酒肆,很累也很热,一天要上十个小时的班。
后来因为每月房贷有3000元,朋友就一直琢磨着换个高薪的工作,改善夫妻俩的生活品质。
在亲戚的推荐下,朋友做了一段时间的收藕工作,这个工作每天半夜三点多就要起来,去田间收藕,到早上又送到铺子上去卖,忙完就是早上十点,回去睡一觉,下午两点又要起来去田间忙碌。
朋友告诉我,那段时间他每天都只睡三四个小时,我很惊讶,长期下来你身体遭得住吗?
他说,确实遭不住,自己也不是干生意的料,所以才想着另外找个工作进厂。
那天朋友过来面试的是一家比亚迪汽车厂,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比亚迪这边现在已经不要人了。
昨天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无意间提到房贷,问朋友房贷是多少年的,朋友说是30年房贷,那一刻我自己也吓了一跳。
朋友这套房子是2022年左右买的,那时候正好是房价的高峰期,房贷30年一个月还3000元,差不多要还100万左右,首付也付了几十万,把朋友退伍的积蓄基本上花完了。
而朋友还完这30年的房贷之后,差不多就是60岁了,又到了给子女买房且快要退休的时候。
房贷加上子女的压力,就像一座大山,压在朋友身上,压的喘不过气来。
我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今天80%的男女在结婚后,都感受生活很苦。
以朋友为例,每个月房贷的硬性开支就是3000元,加上衣食住行和汽车的费用,每个月的开支就差不多是5000元,现在朋友还在备孕,如果孩子出生后,那么每个月的开销就会更大。
一个月7000元,还不一定够用,日子还紧巴巴的。
但问题在于,我国月入7000元的人有多少呢?
从公开的数据来看,我国月入5000元以上的人只有7000万左右,而月入7000元,如果你去问DeepSeek,它会更准确回答你,我国月入7000元以上的人在2000万至3000万之间,占全国人口比例不足3%,属于收入分布中的上游区间。
而这笔钱在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7000元税后收入可能仅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实际可支配结余还非常有限。
背负房贷,再加一个娃,月入7000元还很难存住钱,这就是当下年轻人结婚的现状。
而实际情况是,月入7000元以上的人只有2000万至3000万,用凤毛麟角来形容也毫不为过。
年轻人不压力大,不白发,谁来白发呢?
昨天朋友来的时候,谈及买房,我问他,当时你有钱,而房价明明要下降,为什么你不等等再买房呢?
朋友也很无奈地说,当时如果不买房,就没法结婚。
我还是有些不甘心,你丈母娘也应该知道你有钱吧,那有钱不就等于有房了吗?为什么一定要在房价高位去买房?
如果你现在买房,利息这些算上至少能够少还几十万。
彩礼和房子,可能是今天年轻人普遍面临的一个深层次社会问题,也是当下导致我国结婚率不断走低的根本原因。
婚姻过去是幸福美满的代名词,但发展到今天,它已经彻底变成了爱情的坟墓。
最终,彩礼和房子不断演变,也导致我国的两性市场极度萧条。
今天的年轻人不是没有精神需求,也不是不懂三观合拍的重要性,但说到底,婚恋市场背后真正起到主宰地位的,仍然是父母,而不是年轻人自己。
有人说,我国房地产背后起到助推作用最大的,一直都是丈母娘群体,这话可能一点也没错。
彩礼和房子,年轻人也许不一定认为要有,但只要父母认为它必须有,那么它就会必须存在。
哪怕,这背后牵扯到的是数百万的重大决策,但也可以完全不顾理性决策,只要结婚,就必须要买房,管你当下收入、管你未来经济形势,管你背负的是三十年还是二十年房贷。
父母一切以利益为导向,也必然导致婚姻这种终身大事,最终衡量因素也变成了经济能力。
利益不是说不好,但过度追逐利益本身,就会导致我们忘记婚姻的本质是什么,婚姻的本质是成了享受爱情和婚姻的结晶,而不是为了来吃苦。
吃苦从来就不会让人成为人上人,吃苦最终只会让人失去了人的本能,最终变成了一个只会追逐金钱的奴隶。
去年我国结婚人数只有610万对,几乎创下了引入市场经济以来的最低值,这背后也很容易窥见今天年轻人所面临的“婚姻痛苦指数”。
对一个居民消费占GDP只有39%的经济体而言,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268元的经济体而言,要求每个结婚的年轻人都去买一套动辄百万,付出动辄几十万的彩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荒诞的行为。
如果婚姻带来的只有几十年沉重的房贷,那么这样的婚姻会让年轻人感到幸福吗?
可能也很难。
当需求被硬性条件压抑的时候,我们的两性市场、婚恋市场就会陷入到一片萧条之中。
哪怕是让一个美国人拿出十万美元必须买房来做结婚的硬性条件,我相信美国也会立马陷入婚姻的萧条期。
结婚率也会断崖式下跌。
更何况,两相对比来看,我们已经相当能够比美国人吃苦了。
要是今天的美国人婚后和同样的国人婚后生活比起来,美国人恐怕也早要掉橛子不干了。
高房价和高彩利,以及较高的育儿成本,不仅仅是对男性的一种歧视,反过来其实也物化并歧视了女性。
它是一种价高者得的交易,当女性支持彩礼的时候,本质上就等同于自我物化。
男女平等从民国开始,我们就在宣扬了。现在的问题是,男女虽然平等了,但不同的男人之间由于经济条件的不同,反而并不平等,在婚恋市场中,所有人都被明码标价,包括男女。
而他们的受欢迎程度,则取决于他们的物质条件。
本质上,这和弱肉强食的丛林体系,也没有什么分别。
最重要的是,当你身边几乎所有人都在暗示你必须努力,更加努力的时候,当你结婚后等待你的就只有做一个成熟男/女性的担当和责任。
否则,你就不被视为一个成年人。
这样的婚姻,是扭曲的,甚至是反人性的。
当彩礼和房子开始体现在结婚率上的时候,作为市场中的年轻人,他们已经在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延续下去的话,那么未来结婚对数还会持续走低。
有时候我们越是追求什么,可能就越得不到什么。谁都想要一个更好的物质条件,但这一物质条件应该是客观建立在自身基础之上的。
它不是盲目负债几十年,失去开心和快乐为代价去换来的。
这样的婚姻,只会让人们感受到痛苦。
而更可怕的是,今天的社会竟然会把彩礼和房子默认为结婚的标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