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山西大同迎来绿色发展新突破——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煤矸石综合处置与绿色建筑部品开发示范项目正式开工。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基地,大同以总投资约70亿元的“变废为宝”工程,向全国展示资源型城市破解固废污染、践行“双碳”战略的山西方案。
项目定位:煤基固废利用的“里程碑”工程
该项目落户云冈区,由中能建科锐技术(大同)有限公司主导实施,规划年消纳煤矸石超千万吨。通过“装配式+固废利用”创新模式,煤矸石将被转化为高岭土、砂石料、陶粒制品等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领域,实现从“工业垃圾”到“资源宝藏”的价值跃升。一期投资12亿元,建成后预计年处理煤矸石1000万吨,减少占地超百亩,降低碳排放超20万吨,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
政产学研联动:破解固废循环利用“卡脖子”难题
开工仪式上,北京工业大学、中能建等四方签约成立煤矸石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聚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同时,项目获生态环境部授牌“煤矸石分级利用技术试验基地”、北京科技大学授牌“固废资源化示范基地”,形成“科研攻关—产业转化—标准引领”全链条布局。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俊义表示,项目通过“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探索出一条固废梯级化、高值化利用新路径,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大同样本”。
山西实践:从“黑金依赖”到“绿金崛起”的转型缩影
作为产煤大省,山西每年产生煤矸石超1亿吨,堆存占地超10万亩,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突出。大同项目的落地,是山西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关键一步。数据显示,2024年山西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68%,但煤矸石等高值化利用仍处起步阶段。此项目通过磁选、焙烧等技术突破,将煤矸石综合利用率提升至95%以上,较传统填埋方式节约成本超30%,为全省20亿吨存量煤矸石利用提供技术示范。
绿色动能:激活资源型城市转型“新引擎”
中国能建科技信息装备事业部总经理裴爱国表示,项目将带动形成“固废处置—材料生产—绿色建筑”产业链,预计年产值超2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千人。大同市工信局同步授予项目“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未来将依托该平台集聚上下游企业,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煤基固废循环经济产业集群。随着项目落地,大同正从“煤电独大”向“绿色建材+循环经济”多元产业格局跨越,为“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实践路径。
此次开工标志着山西在煤基固废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升级,也为全国30亿吨存量煤矸石的规模化利用提供了可复制的“山西方案”。大同正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将“黑色负担”转化为“绿色财富”,在能源革命与生态治理的双重挑战中蹚出转型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