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四月的沁河,流光溢彩。风过处,花香四溢,河面上泛起层层涟漪,碎金般的阳光洒落在水面,犹如一幅优美动人的画卷。

曾经以钢铁产业闻名的河北省邯郸市复兴区,历经壮士断腕式的生态治理,将“煤灰蔽日”的工业老城蜕变成为“碧水蓝天”的生态新城。

修复流域生态、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绿美公园……近年来,复兴区这座老工业基地用绿色重新装订城市扉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如今,漫步城区,在绿廊穿城、清水环流的光影里,钢铁记忆与生态新景正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竹标为尺数智赋能 水清岸绿景色美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53岁的郝振营就握着竹竿出门了。郝振营是复兴区张岩嵛村党支部书记,也是村级河长。他手中的这支特制的巡河工具,竿身每十公分刻着标记——这是老郝自创的“生态标尺”。4月28日,他照例在沁河青年桥段停下脚步,竹竿往河底一探,刻度显示水深1.5米,比三年前整整提升了30厘米。


郝振营在复兴区沁河源景区下游巡河。刘沛宇摄

“以前这竿子主要用来捞垃圾,现在倒成了生态测量仪。”老郝笑着打开河掌云APP上的巡河记录:2018年日均上传发现问题30多处,2022年降至3到5处,到今年三月已连续10天“零上报”。

不仅如此,2025年复兴区3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从2018年的劣Ⅴ类水到2020年提升至Ⅲ类水,已经连续五年保持在Ⅲ类水的标准。

“2022年6月,我们将水库溢洪道视频监控系统、复兴区水旱灾害监测预警平台与河北省河湖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三网融合,整合出一套具有复兴区特色的智慧水安可视化管理平台。”在复兴区水利局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张伟芳介绍,此平台不仅提升了复兴区水域治理的智能化、远程化、可视化、一体化的精细化管控能力,而且推动水域治理工作由“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结合的转变,由“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的转变,既节省了人工成本,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在此基础上,针对河流污染,复兴区还打出组合拳:通过徒步排查与无人机立体化巡查精准锁定污染源,系统整治入河排污口及河道坑塘;通过河道清淤、生态护岸建设、湿地修复工程的组合实施重构水生态系统;通过渚河、沁河等水系连通工程优化水资源配置,现在沿河打造的60多公里生态廊道串联起牛叫河、康河等“中国美丽乡村”,形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生态系统。

雪覆矸石渣山焕彩 生态修复底色新

在复兴区东高河村村北,曾经的煤矸石山已修建出宽60米、长200米的初级滑雪道。随着季节转变,滑雪道即将打造成滑草坡。

“现在我脚下的这个滑雪道前身,是困扰村庄十余年的煤矸石山。”东高河滑雪场项目负责人郭飞强说,这个工业遗留物占地20余亩,堆积量达60万吨,曾因扬尘污染问题成为环境治理难点。2024年冬,他考察东高河村时发现,该村北邻邯武快速路,南接观岭山,邯长铁路穿村而过,近年来通过举办油菜花节、向阳花节已形成文旅基础。

“更关键的是,煤矸石山的天然坡度与滑雪道建设需求高度契合。”郭飞强说,经专家团队实地勘察,最终确定采用“覆土固废+生态修复”方案,就是在煤矸石表面覆盖净土层,植入耐寒草种固化山体,利用原有地形高差打造滑雪道。


游客们在复兴区东高河村冰雪乐园游玩。王洪超摄

今年1月,东高河滑雪场营业首日便迎来了2000多名游客,春节假期高峰时每天吸引游客超3000人。

曾在煤矿工作的村民郭海军,在雪场建成后负责电力设备维护。他指着焕然一新的场地感慨:“过去村里靠采煤挣钱,煤灰飘得睁不开眼,吃了不少环境的苦头。现在,黑矸石山变成了冰雪乐园,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增收!”

据了解,该项目已为村民提供保安、保洁、设备维护等岗位80个。郭海军还聊到了雪场的辐射效应:村里新增农家乐3家,返乡的大学生在滑雪教练等岗位绽放青春风采。

邯郸市生态环境局复兴区分局党总支书记、局长尚雷表示,在乡村生态修复中,复兴区创新“生态+文旅”融合模式,将生态治理与现有资源利用相结合,以最小干预实现最大修复,让“生态伤疤”变为“文旅亮点”。东高河村煤矸石山的精准治理,为乡村生态修复提供了可复制经验。

绿韵催动文旅交融 产业发展活力升

当第一缕晨曦漫过观岭山,“熠坤书院”主理人夏光善已开始调配香材。由村内老宅改造的香文化疗愈馆内,顾客们或盘坐蒲团闭眼嗅香,或在露台眺望远山,感受沁人心脾的绿意。三分钟步程外的千亩花田,正酝酿着将香养课堂搬进油菜花海的计划。

“这里既有花海相伴,又有古建相衬,比市区多了天地灵气。”夏光善说,2024年从邯郸市区迁至东高河村,书院不仅带来了文化体验,更带动村民发展香事技能——村里3位青年已能独立主持香事活动,妇女们农闲时用桃花、油菜花与艾草制作的香囊也成为游客伴手礼。


复兴区“熠坤书院”主理人夏光善正在制作古法香品,吸引游客驻足、体验。聂长青摄

生态兴,则产业兴。近年来,复兴区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依托东高河千亩花田、沁河生态片区、康湖生态文明示范区,吸引了丛林探险、跑马场、疗愈馆、冬季冰雪乐园等一批文旅项目落地。其中,东高河村借助春秋两季错峰种植油菜、油葵等兼具经济与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引进民宿、餐厅、游乐园等业态,形成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牛叫河村依托滨河生态廊道发展研学露营产业;石坡村、涧沟村则因生态修复成果显著,荣获“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称号。

如今,复兴区生态实现了“颜值”与发展“价值”同步提升——

2022年入选全国第二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3年10月,沁河(复兴区段)获评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同年11月,成为首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城市实践基地”。目前,复兴区正在申报2025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实践成果,已被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推荐至生态环境部参加全国评选。

从沁河的碧波荡漾,到滑雪场的热闹非凡,到千亩花田的游人如织,再到疗愈馆里飘出的袅袅芬芳,复兴区生态治理不仅重塑了城市肌理,更激活了发展动能。这座城市正在以生态为笔、创新为墨,在可持续发展的答卷上,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绚丽图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