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曾翔先生引用《书谱》当中的一段话:“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评价二田书法永远都是低级,因为他们始终停留在平正的初级阶段。对于曾翔先生的这番评价,引发了激烈的对辩。
曾翔先生对二田书法的评价是否贴切暂且不论,仅就曾翔先生对孙过庭这段书论的理解和践行是值得探讨的。
曾翔先生曾深耕传统书法,特别是二王体系,并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奠定了他今日在书坛的地位。
但是曾翔先生并没有满足于探索二王体系当中取得的成就,而是继续上溯远古书迹,探求更为原始、天真、自然的书风。
曾翔先生于砖瓦简牍这些民间散迹当中汲取艺术营养,探究篆籀笔法,解构文字形态,形成了古拙、稚趣的个人风格。
同时曾翔先生还借鉴日本前卫书法书风,创立“吼书”成为当代前卫创新的先锋,与王冬龄先生的“乱书”,邵岩先生的“射书”并成为当今书坛三大“丑书”,引发“丑书”的热烈讨论。
如今曾翔先生依旧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而是继续大胆突破,在他的《心经》艺术展上,不但颠覆了传统书法规范,更是颠覆了传统书写工具和方式,将更多时代印记带入书法世界。
对于曾翔先生这几年的书法探索,很多名家都感言变化太快,完全跟不上他变化的步伐,他今年展出的作品已经与去年大不相同,这种变革速度令人惊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想必这就是曾翔先生对孙过庭书论的践行结果。
二王体系于曾翔先生来说就是平正的初级阶段,在深耕二王体系并且取得一定成绩以后,曾翔先生就果断开始追求变革,也就有了他以后的一系列变革。
可以预见,当曾翔先生的变革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会重新回归二王体系,也就是复归平正的最高境界。
纵观书法史,二王体系已经在很长时间没有取得突破了,各代书家不就是沉浸于继承,就是从搞怪出奇,真正突破二王体系的书家凤毛麟角。
当今科技取代了书法的实用性,书法只能进入纯艺术的发展阶段,这给今人突破二王体系带来巨大契机,然而二王体系一直都被当成书法根基,是人们学习书法的必走道路,想要突破谈何容易。
今人书家大胆创新者甚众,然而也都尊二王为本,强如王冬龄先生也只能拘泥于二王体系寻求自我。
曾翔先生不屑于二王的遒媚书风,不似旁人尊二王为师,而要与王羲之做同学,学其师,立志要重开一支,这种信念和境界让他成为有望突破二王规范的当今第一人。
而突破的关键就在于他的适时回归,可以预见,曾翔先生的回归必然带给人们更多的启示,毕竟他丰富的变革实践会带给他对书法更为深刻的认知,这是很多书家难以得到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