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4月28日,聚力打造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推进巴渝和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铜梁区举行。

会议听取了深入实施“四千行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情况汇报,市生态环境局和铜梁区、江津区、奉节县、渝北区大盛镇、武隆区荆竹村、重庆琪金食品集团负责人作交流发言。

江津区委书记唐大军在会上以 “以全链思维促进产业融合 聚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作经验分享。

以全链思维促进产业融合

聚力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江津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绿色集群壮大全产业链、以精深加工延长全产业链、以联农共富培优全产业链,促进产业融合升级,激活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24年农业总产值20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42亿元,均保持全市第一。

突出集群提能,持续壮大全产业链。一是加快发展三色集群。重构“一主两辅多特”产业图谱,大力发展花椒产业青色集群、蛋鸡产业白色集群、柑橘产业红色集群,53万亩花椒产业基地年产鲜花椒占全市66%,产值42亿元,西南单体最大的益海晨科30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即将投产。二是大力培育富硒精品。发展富硒种植基地50万亩,综合产值达169亿元。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个,培育四面绿针、成烁长叶香橙等全国特质农品7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江津花椒获评“三品一标”典型案例,品牌价值达64亿元。三是持续做优发展平台。坚持“园区+强镇”联建共建,建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花椒)、产业强镇2个(先锋、吴滩),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依托全市山地丘陵智慧农机产业基地,建成全国首个丘陵山区无人化智慧农场,全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65%。


▲智能农机正在稻田里收割水稻


江津九叶青花椒 资料图

突出精深加工,持续拉长全产业链。一是做强加工业。抓住加工环节这个增值关键,重点发展粮油、火锅食材及调味品、酒水等产业,建成消费品工业高质量集聚发展示范区,其中花椒加工开发了4个系列52个产品,全区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规上产值260亿元,食用油、淀粉糖浆西南高端市场占有率分别达60%、75%。二是打造新爆款。在做大金龙鱼、鲁花等“四桶油”,做优几江白酒、玫瑰米花糖、迈进酱油等“老字号”的基础上,梅见、桥头火锅、渝津精酿等11个产品入选全市消费品工业“爆品”。三是建设大卖场。深入实施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培育涉农电商主体500余家,打造乡村振兴直播基地40余个,电商助农销售农产品12亿元。江津国际花椒产业城产地交易市场建成运营。四是联动农文旅。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行动,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旅游精品路线,大力发展“后备箱经济”。2024年举办“金色黄庄菜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45场,接待游客1466万人次。


金色黄庄菜花节 资料图

突出联农共富,持续巩固全产业链。一是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惠农工程,建成区域性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个,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27个,农业产业社会化服务60万亩次。二是探索联农带农模式。打造花椒、茶叶、高粱等3个产业化联合体,推广收益分红、社会化服务等利益联结方式,培育农民合作社1466个、家庭农场1463个,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02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近6000元。三是创新降本增效举措。全国首创“花椒银行”,错峰销售或代为销售,降低仓储成本、提升盈利额。全区花椒仓储容量达14万立方米,为椒农代储6000余吨干花椒、增收节支1300万余元。

下一步,江津区将深挖资源优势,做特做靓以花椒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食品和农产品加工,做稳做活农产品商贸物流,以全链条提档升级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202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规上产值增长10%。

全媒体记者邓浩 杨安迪收集整理

编辑:胡苓莉 编审:胡德赛

值班副总编辑:易志慧

总编辑:黄 艳



声明:凡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所属平台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