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黔北大地,在务川自治县都濡街道桐木村的千亩艾草基地里,绿油油的艾草随风摇曳,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村民们正忙着为即将到来的第一茬收割做准备,这片曾经的荒山坡地,如今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地处云贵高原的务川,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独特的高原气候和地理环境造就了务川高原艾的卓越品质。相比低海拔地区生产的艾草,高原艾产量高、出绒量多,药用价值更为突出。
“我们这个艾草一年可以收三茬,三茬加起来亩产量能达到三千多斤,每亩可收入2200多元。”都濡街道桐木村工作人员吴红勇一边指导村民锄草,一边向记者介绍。艾草生命力顽强、管理简单,一次种植可连续收获5年,是名副其实的“懒庄稼”,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近年来,务川创新推出"基地务工+土地流转+订单种植"的多维增收模式,让农户实现"一地生三金"。目前,务川艾草产业已带动全县种植面积达7万余亩,直接或间接带动2000多名农民加入产业发展中。桐木村共发展艾草2000亩,年利润可达500万元,每年带动6000余人次就业。
走进贵州务川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加工车间,浓郁的艾草香气扑面而来。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全自动卷艾条机,填装艾绒、包裹压缩、定型封口,现场井然有序。
该公司不仅建立了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还积极探索精深加工。一吨鲜艾草可提取约2公斤艾叶精油,进一步提升了产品附加值。目前,公司在全国已发展400余家实体门店,在行业内处于领军地位。
据贵州务川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厂长陈江介绍,该公司已开发出艾条、艾茶、艾香、艾浴包四大类产品及高原艾系列产品40余种。通过“线上+线下”的销售模式,去年年产值达到1.2亿元。
为了推动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务川自治县积极搭建产学研平台。国韵生物科技每年科研投入占主营业收入的10%,近两年科研经费达2600万元,与遵义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健全了艾草产业链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
目前,务川已建设中药材科技示范中心,为艾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我们自2014年建厂以来,共计投资了1.65亿元,立足务川中草药资源做大产业文章。2022年东西部协作向我们提供了1000万元资金用于仡佬艾大健康产业园的建设,带动了我县200多名群众进车间当上了产业工人。”国韵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松羽表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越乘越重视,他有信心将艾草产业在务川发展得越来越好。
从路边野草到"金枝玉叶",从传统种植到全产业链发展,务川艾草产业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全媒体记者 冉义峰 邹洪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