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光明 范天娇
近年来,安徽省蚌埠市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常抓不懈,持续提档升级,推动群众诉求一键流转、即时响应,各类矛盾纠纷全量掌握、“一网通办”成为现实,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感受到解忧“提速见效”,信息化平台建设赋能日常应用,规范化建设成效明显。
“我们紧紧围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社会治安体系防控’两大任务,努力将综治中心打造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社会治理的‘指挥部’、社会平安的‘守护者’,突出实战作用。”蚌埠市委常委、秘书长、政法委书记郭家满说。
前台受理后台分类处置
对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国家标准,蚌埠市编制了全市综治中心建设与管理标准化指导手册,统筹推进各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解决市综治中心编制5名,县区综治中心编制18名,推动乡镇(街道)专职政法委员入驻综治中心办公,确保每个乡镇(街道)不少于4名工作人员从事综治工作。
“我们坚持联动联通,因地制宜整合综治中心、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讼服务中心、检察服务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功能,全覆盖建成集矛盾联调、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帮扶救助、心理安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治理平台。”蚌埠市综治中心主任孙跃说,各级综治服务窗口,对群众通过信访等渠道反映的矛盾纠纷,110非警务类警情、法院诉前咨询等途径进行流转,实现“一扇门”受理、“一条龙”服务、“一平台”统管,流转审批从“以天计时”向“秒级响应”转变,平均办结周期压缩至10.94天。
“我们明确由综治中心统筹调度各类解纷力量,向群众提供‘派单、点单、预约、帮办’四项便民服务。”固镇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县综治中心主任刘明说,通过整合矛盾调解、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人社、农业农村等15个重点单位资源入驻,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常驻,并整合住建、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妇联等单位人员采取轮驻等方式入驻。
依托市级层面统建的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矛盾纠纷“一网通办”实现实体化运作。该市上线矛盾纠纷调解信息系统,集受理上报、批示交办、跟踪督办、回访评价、统计分析、结案归档等功能于一体,为市直部门、基层单位、调委会等开设账号4959个,全面取消纸质登记,全量归集各渠道矛盾纠纷,全流程线上闭环管理,实现矛盾纠纷“一网通办”。
“您反映的诉求已受理,点击查看受理告知单……”近日,固镇县杨罗村杨某收到县综治中心发来的一条短信通知,点开短信链接的网址,随即跳转出一张受理告知单。杨某所反映的矛盾纠纷事项,已经予以受理并分类流转安排化解,受理编码、受理人姓名及其联系方式等信息一一列明,方便其联系问询。
蚌埠市委政法委副书记代俊峰说,按照综治中心在线制发完成“两单一书两函”要求,对前来办事群众发放受理告知单、群众诉求转送交办单、办理结果告知书,让群众掌握诉求办理进度和结果。对责任单位发送工作提示函,提醒按期办结并反馈,若该事项经研判存在风险隐患,还会发出风险预警函,确保群众诉求有人办、依法办。
创新特色拓展应用场景
4月16日凌晨,家住蚌埠蚌山区的高某报警称,自己被丈夫家暴。属地派出所民警立即出警处置,并对其丈夫下达家庭暴力告诫书。
这起警情很快被蚌埠市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的家暴联动处置系统自动获取。当日下午,社区工作人员和妇联工作人员按照区综治中心流转信息,一起到高某家进行回访,进行调解处置。
家暴联动处置系统是蚌埠市综治中心研发的特色应用之一,可以实现警情流转、处置、调解、回访无缝对接。2025年以来,蚌埠市已联动处置家暴警情559起,家暴警情同比下降29.94%。
“我们还强化数据共享应用,实现对各类矛盾风险隐患的提前预警。”蚌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综治中心主任简家贤说。
此外,蚌埠市综治中心还创新特色应用场景,打通公安警情数据,在全省率先实现非警务类警情一键流转至县乡综治中心,对属于矛盾纠纷类的交由事权单位办理。蚌埠市重点青少年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对风险隐患提前预警、精准画像。
“按照孵化N个微应用场景的建设思路,坚持科技赋能,依托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开发综治视联网指挥调度、家暴联动处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等特色系统,纵向推动各层级综治中心有序衔接、高效指挥,横向促进综治中心与本地区各相关部门联防联控、协调一致。”孙跃说。
“我们制定首问责任、应急联动、事项交办‘四个当天’(当天受理群众诉求、当天交办至承办单位、当天办理矛盾纠纷、当天回访办理情况)等7项日常管理制度,以及矛盾纠纷排查见底、分级化解、跟踪回访等多项工作制度,推动各职能部门依规履职配合,工作更加规范。”简家贤说。
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制定“一站式”解纷流程图,实现“简单矛盾现场处理、复杂矛盾中心联调、调解不成功的引导依法解决”的递进式化解模式,推动村级化解不低于70%、乡级化解不低于20%、县区级不超过10%的工作格局。
蚌埠市综治中心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研判预警、协调调度、督办督导机制。市、县两级综治中心每月发布“综治中心实战化运行情况”,并归集重要数据,形成并发布全市“村居平安指数”,准确掌握辖区内社会治理情况,提高平安建设的针对性。结合工作实际,各级综治中心建立周例会、月例会和专门会议制度,分析研判督办当前未化解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措施。
同时,蚌埠市还构建调解优先、分层递进、司法兜底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路线图”,规范各类解纷手段的衔接方式,完善有关解纷手段的司法确认程序,实现矛盾纠纷全域闭环调处。
“市综治中心信息化平台会实时监测、自动预警超期未办结矛盾纠纷,并逐级开展矛盾核查,将矛盾纠纷信息系统数据与信访数据等比对,核查矛盾纠纷外溢升级路径,及时通报应受理未受理、应办理未办理、不依法办理的矛盾纠纷,发出督办意见,压紧压实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第一道防线’责任。”蚌埠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张涛说。
据统计,2024年,蚌埠市矛盾纠纷排查量同比增长61.78%,化解率达99.37%,刑事警情数同比下降24.14%。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受理登记矛盾纠纷数同比增长85.14%,化解率达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