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这首元代散曲,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贪图小利之人的嘴脸。如今数百年过去了,诗中所描写之人依然时有所见。
近日,安徽蚌埠一名不嫌学生穷、专注于学生身上搜刮钱财的校长落马,他的贪腐事迹曝光,让世人见识了什么叫“夺泥燕口,削铁针头”,什么叫“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
据安徽省纪检监察网披露,日前,蚌埠市纪委监委对蚌埠第六中学原校长解大柱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解大柱的违纪违法问题涉及多个方面,譬如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违规接受宴请和旅游活动安排,违规公款旅游;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接受组织谈话时不如实说明问题;违规从事营利活动,将应由本人支付的费用交由他人支付等。
在通报列举的种种违规违纪情节中,最令人发指的是,他竟然把捞钱的黑手伸向了学生;违反工作纪律,将入学名额作为交易商品;利欲熏心、贪得无厌,伙同他人侵吞学生巨额餐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教辅材料、校服订购等方面牟取利益,伙同他人或单独非法收受他人巨额财物;身为学校“一把手”,以单位名义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利,情节严重……
身为中学校长,不研究怎么搞管理、抓教研,却把精力放在了聚财敛财上,而且“阎王爷不嫌鬼瘦”,把贪婪之手伸向了在校的学生和他们的家长身上。学生自己不挣钱,依靠父母支持求学,口袋里没什么钞票,素有“穷学生”之称,而为学生服务的学校食堂,本应薄利或微利运行,不该把学生的餐费当成算计的对象。蚌埠市第六中学的原校长解大柱,却把学生的餐费当成了敛财的对象,还把学生订购教辅材料和校服的费用当成了“唐僧肉”,也要啃上一口。这样唯利是图的校长怎么可能办好学校?这样没有底线的人怎么可能抓好教育?
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学校食堂有一支多达上千人的稳定客户群,即便微利,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许多地方的学校食堂承包都难免一番激烈较量,没有特殊关系的人往往很难入围。蚌埠市第六中学的原校长解大柱能与他人合伙侵吞巨额餐费,原因想必也恰在此处。所以,学校食堂承包,应该成为纪检或审计部门格外关注的一个敏感点,查采买销售账目,查承包与发包人之间的关系,查学生反馈,推动建立透明的监督机制,譬如引入家长陪餐制度,随时监督饭菜质量和价格,让腐败分子难以下手、难以匿形。
如今,解大柱已经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违纪违法所得也被收缴;他的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审查起诉,所涉财物也一并移送。在贪财捞钱之事上,解大柱不可谓不尽力,不可谓没追求,可惜努力用错了方向。他把学校当成了金矿,把学生当成了韭菜,由于所作所为不正、不义、无法、无德,最终难免代价惨重。
近些年来,学校领导利用手中的权力违法乱纪的新闻时有所闻,学校不再是一方净土。可是,学生在这里求学,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形成三观,校园里的任何一个方面的工作都不容马虎,因为这是育人的地方。
建议纪检监察部门能从各地校领导贪腐案件中发现共同的敏感点,找到腐败多发的领域,进而制定指向明确的措施,预防腐败,重建净土,还学生一个安宁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