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犯罪污点岂是直播卖点

几年前意外走红的“最美通缉犯”卿晨璟靓,又一次以一种令人遗憾的方式,闯进了公众视野。

原来,获释后的卿晨璟靓已变身为一名网络主播,头像正是2018年通缉令上的照片,个人简介写着“2018年头条人物,现已改邪归正”。4月27日,抖音无限期封禁了她的账号。对于此次官方出手,绝大多数人都表示支持,但也有个别人为她鸣不平:“既然人已经出狱,为什么不给改过自新的机会?”

乍一听,似乎有些道理。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后,再就业是一项正当需求,不应盯着前科不放,一棒子打死。据媒体报道,卿晨璟靓也曾打算经营奶茶店,几年前参与了当地警方的反诈宣传。如果她能洗心革面,应当不难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她却走上了一条固步自“封”的路——“以监狱服刑、违法犯罪经历为噱头博取流量、不当获利”,不封她封谁呢?

“黑红也是红”的荒谬,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最美通缉犯”的标签本身就很有问题,本质上是用娱乐化的语言冲淡焦点,就像因偷电瓶车锒铛入狱的周某,携“窃·格瓦拉”之名竟成了被追捧的对象,甚至还没出狱热搜就满天飞。

“我就是2018年被通缉上热搜那个最美通缉犯。”“如果你们还想听我讲里面的故事,以及我做托以前那些事,你们就给我卡个灯牌,进我的粉丝群。”对于过去的错误,卿晨璟靓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把犯罪经历当成流量密码。更不必说,因严重违反相关规定,她在去年就曾被无限期封禁,今年3月新注册账号继续发布相关内容,这就是她口中的“改邪归正”?

是非不可混淆,价值不能虚无,法律不容挑战。试想,如果平台没有及时出手,又会形成什么样的负面激励?若对畸形的“流量狂欢”听之任之,会让多少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误入歧途?若是此等投机行为得逞,又会传递出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就此而言,无限期封禁不仅是一记响亮的警钟,更是一次价值观的校正:颜值不是正义,流量亦非天然正义,“高颜值”滤镜下的“黑流量”更不是正义。

2023年初,对于以“刑满释放”为标签的搞笑、卖惨、博取流量的不良网络视听内容,广电总局曾部署各地各单位进行全面排查清理。4月15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违背公序良俗、违规引流营销等突出问题,正是剑锋所指。无限期封禁不是句号,各平台应举一反三,当好“守门人”,对无底线的博眼球之风坚决说不。

在当下的互联网生态中,审美观和流量观是一体两面。不当问题网红的“家人们”,不把低俗趣味当流行,自觉抵制“流量至上”的种种做派,这门课程恐怕还得补一补。(钟颐)

来源:南方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