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在农村经常会出现邻里矛盾、地界林界、赡养、婚姻等纠纷。近年来,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高峰镇以“三级联动织密网,多元调解促和谐”为抓手,加快聚资源、聚功能、聚服务,着力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以“三步诊疗”法,为基层治理精准号脉,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新体系。2021年该镇被评全市基层信访工作先进集体,全市信访工作“四无”镇办,2022年该镇被评为“镇安县基层社会治理先进单位”、2023年被商洛市评为“全市平安镇”2024年被评为全市信访工作“四无”镇办等荣誉称号。
片长“出诊”零距离,敲门入户全覆盖
为从源头上预防风险隐患的发生,发挥各村片长前沿“触角”作用,把“心”贴近群众,高峰镇在全镇划分了197片区,选出了197个片长,依托片区基层治理模式,实现“微事不出片、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推动矛盾隐患预防化解。
高峰镇三台村调解员(片长)范铎说:“我这个片就管了20来户村民,一般情况下没有多少矛盾纠纷,但只要有,我都能随时过去给调解,调解不了的,我就层层上报,想尽办法给村民解决。我会更好地干好这份工作,让我们的邻里关系更加和谐。”
目前,在高峰镇有197名片长,发挥着社会治理的“移动探头”作用,走家串户,到田间地头、街院小区等,依托“掌上通”APP,及时摸排上传片区的突发事件、各类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对一般问题及时化解处置,复杂问题向村(社区)、镇报告,实现信息共享。2024年以来,全镇片长累计上报动态信息6.71万条,已处置6.71万条。
同时,各片长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把群众利益作为切身利益,把群众诉求作为第一信号,充分利用片长“身处一线、贴近群众”的工作优势,立足于群众需求,帮群众办事、替群众跑腿、为群众解忧,共办理养老保险认证、隐患排查、救济救助等民生实事226件。并针对片区内群众关心的问题、家庭的纠葛等在入户走访时宣传党的政策、公序良俗、普法等,提升群众对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
联动“会诊”把脉向,合力破解疑难症
高峰镇还构建了“镇综治中心——村(社区)调解室——组片长巡查”三级响应网络。
聚焦重点强调度,该镇针对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五大征迁任务、旅游发展等复杂经济发展形势,定期召开分析研制会,对重大项目、拆迁安置、旅游建设中,暴露出来的突出矛盾纠纷和容易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的特殊实情,成立重大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对可能出现的信访矛盾就地发现,就地研判,就地处置,注重源头治理,对难以就地解决的,由协调领导小组制定针对性措施,形成“一案一策一专班一抓到底”的模式,累计处理重大项目建设矛盾纠纷21件,旅游发展占地征迁矛盾纠纷7件。
在此基础上,围绕堵点解疑难,坚持镇、村(社区),组片联席会议研判化解矛盾机制,该镇针对疑难矛盾、信访积案等,协调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乡贤能人等参与,运用法治思维,面对面沟通,联动分析化解,实现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确保大事不出镇。2024年8月,三台村村民黄某某与白某某为堆放杂物发生争吵。白某某在小道旁堆放杂物,阻碍了黄某某的出行,双方各执一词。看到黄、白两家为道路通行问题争吵不休,片长范铎认为黄、白两家因堆放杂物发生争吵,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涉及复杂的土地权属问题,范铎迅速掏出“掌上通”APP上报情况,最终镇上司法所、综治中心、法律顾问以及乡贤贺某一起来到该村,在认真走访的基础上,联合召开了协调会,厘清了地界,乡贤贺某也以邻里情谊对双方苦口婆心相劝,最终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化解了矛盾。事后黄、白两家高兴地说:“还是你们镇村组的调解员有办法,把我们两家积压了多年的土地权属矛盾给解决了,心里的疙瘩也解开了。”
全面“复诊”防反弹,闭环管理求实效
高峰镇健全机制促长效,为有效防范化解的矛盾纠纷复发反弹升级,全面回访问效,做到“案结事了人和”。按照“事心双解”的工作目标和“谁调处、谁负责、谁回访”的工作要求,坚持“一事一回访,一案一评析”。
跟踪回访不缺位,通过上门走访、电话回访的形式开展“五问”,问协议履行、问满意程度、问思想动态、问家庭收入、问困难需求,听取当事人对处理结果的意见和想法。
“帮助我们解决法律纠纷完之后还会给我们打电话回访,询问我们的想法,这是我没有想到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高峰镇东岭村村民杨祖国说。
回访不仅让当事人感到贴心的服务,还防止已经调处的矛盾纠纷出现反弹、转化激化、演变升级。
把好“病因”对症下药,党群一心共促和谐。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是检验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标尺。高峰镇将继续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充分激活基层社会治理效能,力争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切实为全镇群众构建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努力打造平安、和谐、幸福高峰。(匡培印 辛恒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