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四野第40军正在雷州半岛紧张备战,准备渡海战役解放海南岛。
这天,军长韩先楚研究作战计划时,40军参谋长宁贤文一瘸一拐走了进来。他指着自己的左腿说:“特务把我的腿打伤了。”
韩先楚得知这一消息,内心十分吃惊。大战在即,军参谋长却被特务打伤,也让韩先楚失去了一条“臂膀”。可韩先楚转念一想,又觉得不对,特务是怎么潜伏进来,打伤宁贤文的呢?
为了证实宁贤文的说法,韩先楚叫来了保护宁贤文安全的警卫员。警卫员的说法更让韩先楚吃惊:“我没有看到特务,至于首长是怎么伤的,我也不知道。”
一时间事件陷入“罗生门”,宁贤文坚称自己被特务打伤,战士们却悄悄议论,说他是畏战自残,不想打到海南岛去。
1949年底,南方各省获得解放,可最南端的海南岛仍旧被国民党薛岳部占据。薛岳集结10万大军,打造出号称密不透风的伯陵防线。薛岳叫嚣着:“解放军要是敢来,必让他们有去无回!”
薛岳并非虚张声势,国民党虽然早已穷途末路,但仍拥有海、空军优势。而解放军呢,能拿得出手的军舰寥寥无几,空军也刚刚成立,来不及支援战场。再说薛岳,他是赫赫有名的战将,曾在抗日战场上暴打日军,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他深谙兵法,将10万兵力全部集结在海南岛上,企图以此为跳板,作反攻大陆的准备。
解放海南岛任务艰巨,军委经过讨论,将这一重任交到四野15兵团手上。为了支援15兵团作战,12兵团第40军也奔赴雷州半岛,与15兵团43军组成渡海兵团,总兵力接近10万。
敌我双方兵力相当,一场恶战即将打响。可上到军委、中南局,下到渡海兵团的战士们,对这场战役都没有把握,这是怎么回事?
解放军没有空军,所谓的海军也不过是从沿海征用来的木船,木船大战军舰,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且就在解放海南前,三野大军在金门战役中遭遇失败。三野因为缺乏渡海经验、装备不足且对情报掌握不充分,导致先登岛的三个团孤军奋战,折损9000多人。
金门战役的失利,对解放军官兵的心理影响很大,一些人出现了畏战情绪。40军的情况也不容乐观,这支部队从东北的白山黑水一路打到两广,屡屡建功。眼看新中国已经成立,将士们认为战争即将结束,很多人不愿意拼命了。
宁贤文身为40军参谋长,也受到了这种情绪的影响,说起来,宁贤文也是一位老革命了。他16岁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不断成长,积累下丰富的作战经验。
抗战打响后,宁贤文奔赴冀南军区,曾任特务团团长,打过许多漂亮仗。1942年,日军对冀南展开疯狂“扫荡”,包围了军区机关。冀南突围中,宁贤文带领特务团与敌展开激战,掩护军区机关突围。
宁贤文善于动脑筋。突围途中,特务团遭到日军飞机轰炸,他灵机一动,让战士们悬挂起缴获的日军旗帜,让日军飞行员以为是自己人,躲过了轰炸。
宁贤文在解放战争中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韩先楚率领东野3纵,因为善于打进攻战被誉为“旋风部队”,宁贤文正是3纵8师的师长。辽沈战役中,8师作为攻城先锋,猛冲猛打攻下锦州,宁贤文立下大功。
辽沈战役后,宁贤文随韩先楚一路南下,历经天津战役、衡宝战役的洗礼,1949年底被提拔为40军参谋长,成为韩先楚的左膀右臂。
1950年3月,四野40军、43军合编为渡海兵团,准备发起解放海南岛战役。韩先楚身为40军军长,申请将渡海日期提前,同时命令渡海兵团积极备战。然而就在战役打响前,传来了宁贤文不幸负伤的消息。
宁贤文的解释是,他在海边散步的时候,不慎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袭击,导致左腿负伤。可随后赶到的警卫员经过侦查,并未发现海滩上有其他脚印,怀疑此事另有隐情。
韩先楚了解过情况后,察觉到宁贤文畏战的心思。当时军委考虑到金门战役的影响,要求解放海南时,军首长必须第一时间登岛,指挥作战。宁贤文身为军参谋长,也在第一批登岛的名单里,因此有人认为,宁贤文害怕有去无回,才把自己弄伤了。
最终,韩先楚将这一情况汇报军委、中南局,宁贤文被通报批评,也被解除40军参谋长的职务。
1950年解放海南岛,解放军创造“木船战胜军舰”的奇迹,大败固守敌军,5月1日海南岛全境解放。战役打响后,40军6个团率先登岛,韩先楚是军首长中第一个上去的。
海南解放后,40军发生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117师师长邓岳发现那些原来待在后方的将领,拍纪念照的时候也立马赶上来了。邓岳很生气,说:“打仗的时候没他们,一说照相他们就来了,咋好意思站前面呢!”
邓岳不愿和那些人站在一起,韩先楚笑着劝他:“老邓,战争胜利了,你也别计较了,快去拍照吧。”
韩先楚凭借解放海南岛之功,被毛主席特批授上将。被传言“畏战自残”的宁贤文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虽然在抗美援朝时立功,但功过难抵,本是少将资历的他,1955年只被授予大校军衔。直到1962年,时任湖南省军区副司令的他才晋升少将,搭上了开国少将的末班车。
可宁贤文还来不及庆幸,又一场打击突如其来。宁贤文原来有一个妻子,二人闯过了革命烽火,却在建国后产生嫌隙,到了离婚的地步。
原来在上世纪60年代,宁贤文移情别恋,爱上了一个女同志。这个故事与开国中将王近山的经历非常相似,原配很不满,向上级反映了此事。
当时党内有严格规定,高级干部不得擅自离婚,王近山便因此被降职降衔,发配到安徽农场当副场长。宁贤文功劳、名气不如王近山,自然也逃不过去。他被撤销一切职务,离开部队,回了湖北大悟老家养老。
回乡后的宁贤文过上了普通的务农生活,销声匿迹近20年。不过组织没有否定他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安排他出任孝感行署顾问,享受地师级待遇。
1994年,81岁的宁贤文寿终正寝,骨灰安放于鄂豫边革命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