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位于海南岛西北部,作为自贸港建设的重镇,日益吸引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在儋州市白马井镇,有一片宁静而美丽的海滩。75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军渡海先锋营就是在这里与国民党军展开殊死较量,第一次登陆海南岛。这场载入史册的登陆作战,为海南岛解放撕开了决定性的突破口。
1950年3月5日下午3时,在灯楼角海滩,全副武装的第40军第118师第352团加强营的799名将士肃穆而立,整装待发。
第40军渡海先锋营起航之初,一切都顺风顺水,至午夜时,已航行200里。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张明臣
时任第40军第118师第352团1营
机枪连连长
7点钟开船,风正好是东北风,向西南走,结果1个钟头走了30里路。走得挺好,走着走着到11点的时候停风了。
月夜下,原本乘风破浪的船队骤然失去动力,不仅意味着原定登陆计划将被打乱,更随时可能暴露在敌军巡逻舰的视野中。军长韩先楚下令:先锋营不惜一切代价划船前进!刹那间,铁锹、木杆、枪托甚至船板都用来划船。
当船队距离登陆点仅剩70里的时候,海平面上跃出一轮红日,毫不留情地将14艘航船暴露出来。这时,国民党军4架敌机呼啸而至,并向海面开火。
面对国民党军突如其来的海陆空三面合围,参谋长苟在松临危不惧,大胆下令:在敌舰尚未分清船只状况之际,所有船只伪装成渔船向敌舰靠拢。
陈永康
时任第40军第118师第352团1营
营长
敌人船上有小白旗,我说我们也有打的小白旗,所有的船都要打。
敌舰越来越近,甚至能看清对方的脸,气氛异常紧张。战士们跟着国民党军晃着小白旗,尾随其后航行,使他们的侦察机无法分辨,暂时化险为夷。
3月6日下午1时,解放军第40军先锋营的船队抵达预定登陆地点白马井以南海域。然而,就在他们距离岸边仅五六百米之际,岸上的国民党军火力全开。
危急关头,琼崖纵队政治部副主任陈青山、第一总队长陈求光率部从敌后杀出,与登陆部队形成夹击之势。3月6日下午2时,这支英勇的渡海先锋营在白马井超头湾海滩胜利登陆。
3月10日,第43军第128师一个加强营共1000余人,于赤水港至铜鼓岭一带登陆成功。
鉴于解放军首批登陆的两个营兵力有限,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接应主力部队,第15兵团立即召开作战会议,决定由第40军和第43军各派一个加强团实施第二批渡海行动。
1950年3月26日,第40军从灯楼角启动,而第43军则从博赊港出发。
吃过两次败仗的国民党军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早早地在临高角海滩边的树林里挖好了工事,特意增派一个师重兵布防,等待着渡海作战兵团的出现。然而让薛岳没想到的是,他们始终没有等到第40军加强团的到来。
加强团起渡后,由于当天风向变化,至次日拂晓才抵达澄迈县玉包港海面,离预定登陆地点临高角需要2、3个小时的路程。危急关头,琼崖纵队副司令员马白山向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提出:以变应变,就地登陆为宜。经过一个小时的激战,加强团迅即在玉包港登陆。
3月31日晚上10时,第43军第127师3700多名指战员乘着88艘帆船从徐闻县博赊港起航,向着海南岛海口市东边进发。
当第43军渡海加强团的船队突破琼州海峡中线时,3艘国民党军舰突然从浓雾中杀出。千钧一发之际,第379团9连的3艘木帆船竟迎着敌舰的炮火奋勇向前。距离敌舰仅百米之际,3艘木船上的火炮齐开,精准命中敌舰甲板,成功击退敌舰。战后,当毛泽东看到3艘木船打退3艘军舰的报告后,亲笔批示: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绩,应予学习和表扬。
经过激烈的海战,战士们冲锋上岸,突破了敌人的滩头防御。然而,在登陆点清点人数时,却发现第379团3营8连和9连的战士们不见了踪影。他们究竟去哪儿了?
海口市附近的白沙门岛是一片落潮后与陆地相连的沙洲,不到一平方公里。在激战中,3营8连、9连的船只偏离航向,与主力部队失散,最终误登这座孤岛。
从拂晓到黄昏,敌军向小岛发起30余次冲锋,却始终未能踏上海滩半步。
生死关头,组织股长秦道生命令身负重伤的8连连长冯开珠带领伤员先行突围,自己则率领余下的战士誓死坚守阵地。
辛德成
时任第43军第127师第379团1营1连
指导员
最后白沙门岛的指挥就是秦道生,其他营的指挥干部都没有了。等敌人扑上来,他拉了手榴弹。
在两批渡海作战兵团成功潜渡登陆后,不仅向海南岛输送了8000余人的精锐之师,更为琼崖纵队补充了大量武器弹药和通信装备。至此,岛上的解放军与琼崖纵队总兵力已达3万人,为后续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规模渡海作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薛岳自诩固若金汤的“伯陵防线”,已经无法阻挡解放大军的胜利步伐!
来源:CCTV国家记忆微信公众号
编辑:孙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