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包括人和事。小时候赶会是一种期盼,长大后赶会是一种怀念,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家乡的味道。只可惜,一切都变了,物是人非,没有了曾经的期待,也没有更好的释怀,顺其自然的看一看,逛一逛。
对于80后的农村人来说特别记忆犹新,小时候大多数人都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去赶集,碰上一年一度的庙会,买上特别珍贵的零食,要高兴很久,尽管曾经的小屁孩已经长大了,但是这段终身难忘的回忆还让人津津乐道念念不忘回味无穷。
如今的生活好了,条件好了,时代变了,但是庙会赶集依然还存在,然而赶集的人却还是老年人,也有人说为啥庙会上看到的都是老年人,这个问题其实有些沉重,背后的真相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在十堰,每年农历三月有两场比较隆重的庙会赶集,三月十五郧西县观音镇庙会,三月二十八郧阳区五峰乡庙会赶集,在当地已经被老年人铭记于心,相传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对于这两个庙会赶集有很多共同点,都处于樱桃成熟的季节,春暖花开,农忙时节即将来临开始之际,农村人都出来赶集,购买需要的农具,锄头,刮趴,刀子,连该,簸箕,筛子,背篓,竹篮子,还有满目琳琅的各种传统农具,卖各种蔬菜苗,辣椒,茄子,丝瓜,葫芦,瓠子,苦瓜,红薯芽子等,估计不在农村生活的人还不一定能认识。
真没想到这种普通简单而又富有历史感的传统庙会还能流传上百年的时间,老年人依然对于这个传统庙会赶集情有独钟,热情高涨,参与感十足,令人刮目相看,甚至觉得不可思议。
庙会赶集呈现全是老年人的情况是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主要原因可能还是跟社会发展与时代变化有很大关系。一方面是经济越来越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干农活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剩下的就只有老年人了;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网购更方便,年轻人与中年人一旦有需要都直接下单购买了,不会因为单独需要农具去庙会赶集。更重要的一点是,年轻人生活在网络世界里,对于老年人的生活没有太多兴趣,不关心,不参与,不发表意见,所以导致了庙会赶集老年人的独角戏。
庙会赶集是传统文化生活的传承,坚守这份热爱,让长期主义深入人心,期待美好与未来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