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房贷是解决压力,还是制造新的危机?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案例,深圳的司先生,2021年咬牙买了套600万的房子,掏空全家积蓄付了300万首付,每月还贷2万元。

然而公司裁员潮袭来,他失业后连月供都凑不齐,最终只能断供,房子被银行拍卖。

这不是个例,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法拍房已突破200万套,许多人和司先生一样,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

专家王强多次呼吁:买不起的人别硬买,取消房贷才能治本。




他认为,银行放贷给经济实力不足的人,本质是鼓励负债,最终导致断供悲剧。

这观点看似冷酷,却戳中了现实,房贷初期轻松,但一旦收入波动,就会压垮生活。

那么取消房贷到底行得通吗?

支持者算了一笔账,如果取消房贷,炒房客无法用低息贷款囤房,市场虚火自然降温。

普通人也不必硬扛月供,转而租房或攒钱全款,压力骤减。银行不再用房贷绑架购房者,金融系统性风险降低。

但反对声同样尖锐,“一刀切”会伤及刚需,北上广深一套房动辄千万,普通家庭不贷款根本买不起。取消房贷等于让年轻人一辈子租房。

房贷是楼市流动性的命脉,如果突然抽走,开发商资金链断裂、土地财政缩水、上下游产业受冲击,甚至引发经济震荡。




银行第一个不答应,房贷占银行利润的40%以上,取消等于砍掉利润。银行可能转向高风险业务填补缺口,反而埋下更大隐患。

真正的矛盾,藏在更深层。

房价与收入严重脱节,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高达30倍,普通人靠工资买房如蚂蚁搬山。即使取消房贷,也只是让买不起的人眼不见为净,并未解决居住需求。

租赁市场发育不良,德国租房率超50%,而中国仅20%。如果公租房、长租公寓等保障到位,谁愿背上30年房贷?

炒房惯性难刹车,过去20年,房产被视为稳赚不赔的投资品。即便取消房贷,仍有投机者用经营贷、消费贷绕道炒房。

比取消房贷更重要的是,分层施策,精准调控。

对炒房客提高多套房首付至70%,堵住以租养贷漏洞。




对刚需降低首套房利率,延长贷款期限,减轻月供压力。

做大蛋糕,而非内卷

日本经验显示,当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后,住房焦虑自然缓解。提升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比纠结房贷更根本。

租购同权,破除焦虑

深圳已试点租房积分入学,如果医疗、养老等权益均与购房脱钩,年轻人何必掏空六个钱包?

取消房贷的提议,像一面镜子照出时代的焦虑,当房子成为人生的唯一标的物,任何政策调整都显得杯水车薪。

真正的解药,或许藏在房住不炒的初心背后,让住房回归居住属性,让奋斗者不为砖瓦所困。

2025年的我们,或许更需要一场观念革命,买房不是成功的标配,租房也能安放幸福。

正如一位网友的留言:没了房贷,我才有钱带孩子看世界。这,或许才是生活本该有的样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