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常常是我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我们习惯于以财富、地位等物质条件来衡量这种差距,但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最核心的要素,真正的差距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最直接体现的就是决策能力。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他于2011年出版的获得了美国国家科学院图书奖《思考,快与慢》一书,在全球销售了数百万册。
卡尼曼在书中通过详实的实验与案例,揭示了我们在做决策时隐藏的各种认知偏差,比如“损失厌恶”、“确认偏误”等等。这种对思维机制的剖析,不仅让我们意识到自身判断的局限性,也进一步推动了我们对理性思考的反思。
比如在我们考试或面试的时候,有的人可以不假思索地做出正确答案,但有的人却需要绞尽脑汁。同样是做销售,有的人可以自然流畅地跟客户沟通,但有的人就算在心里提前演练,可话到嘴边又忘了个干净。再比如,当做饭的你还在想是先放油还是先放食材的时候,可能你的朋友都已经把菜做完了。
【5】
优秀的人做决策就像是本能反应一样,而平庸的人却需要思索很久。
【6】
书看到这里,相信这时候有些人会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给我足够的时间,我也可以,你说的没错,时间是可以消除大部分的差距。比如考试和面试的时候,再多给你几个小时,你也能拿到满分。今天解决不了的客户,只要让我回去再想一夜,第二天我就一定能说服他。
【7】
但是大家仔细想一想,在现实的社会中,当机会来的时候,往往时间是不等人的。这时候有人又会说,我朋友是天才,什么事他一学就会,这根本没法比。但不要忘了,真正的天才是极少的,除去天才以外,大家都是从小学到大。
【8】
那么相同环境下的人,为什么差距依然会很大呢?
【9】
卡尼曼把人类的两种思维活动解释为两种系统,首先,快思考系统一,它是一种快速、自动且经常无意识的直觉式思维,通俗的说就是依赖情感记忆的本能反应。而慢思考系统二则是一种缓慢有条理且需要努力专注的逻辑式思维。这两种思维活动通常主导着我们所有的决策行为。
【10】
其中系统一是自主运行的,不用意识控制,它就能在熟悉的情境中快速的从过往经历和记忆中选取相关联的内容,并做出和以往一样的决策。比如当我们驾驶车辆在路上行驶,遇到熟悉的路况时,我们可以不用思考就知道该左转还是右转,遇到红灯时下意识就会减速停车。
【12】
而当系统一遇到无法解决的事,系统二就会激活。比如,当你在陌生的路段驾驶时,此时固有的经验直觉就没有用了,你必须时刻关注路上的指示牌或者导航的引导。而当你遇到有难度的题目时,你也必须集中精力慢慢思索,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12】
但系统二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缓慢的同时,他又非常消耗精力,因此系统二也是懒惰的。所以卡尼曼告诉我们,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依靠系统一去做决策的。但是系统一的直觉性思维往往容易导致我们的决策会有偏见和失误。
【13】
比如在开车的时候,当系统二工作时,他会经过缜密的分析之后才决定路线。但这样长时间开车,我们会觉得非常累,因为它每个路口都要先确定路线,且要保持专注的状态。
【14】
而系统一工作时全凭经验,之前开过的路,他会轻车熟路地做出选择,这样的好处就是反应快,不怎么消耗精力,但如果固有的经验出现了状况,比如修路,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就可能需要绕很久的弯路。
【15】
那么,如何避免系统一带来的偏见和失误呢?
【16】
我们知道,偏见和失误往往和系统一的主导地位相关,要解决问题,从原理上来说也很简单。卡尼曼建议,我们在做出重大选择的时候放慢思考,主动激活系统二,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17】
比如,当我们选择一份工作,选择一段感情时,很多人没有经过深入地了解和思考,单单只是靠直觉、靠别人的推荐、靠系统一去做决策,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其次,卡尼曼认为系统二是懒惰的,而要让这个懒惰的系统变得勤快起来,就需要刻意的提示。
它可以是自我提示,也可以是外部提示。就好像一个人特别爱睡懒觉,为了避免迟到,他就必须定一个闹钟,这就是自我提示。当然,他也可以让家人按时叫自己起床,外部提示就是这样的意思。
这两种方法相作比较的话,外部提示往往更加有效,其背后又和人类的一种心理特征相关。因为当你主动调动系统二时,就相当于在质疑系统一。可我们质疑别人往往会比质疑自己更加轻松,特别是在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自己质疑自己将会导致巨大的心理痛苦。
【21】
其次,系统二做决策虽然正确,但效率低下,它既费时又费力。我们不可能什么事都由系统二去主导,所以大部分时间主导我们思维的还是系统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下意识地说错话或做出错误决定的原因。
【22】
然而,虽然卡尼曼并没有说,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显然也就在对于系统一的开发,如何在系统一主导的时候做出正确的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当别人还在需要系统二去考虑事情时,你用系统一就能完成,事半功倍,可以说就是这样。
【23】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己系统一的能力呢?想到这里,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看书几分钟都坚持不住,但视频一刷就是一小时。这两个就是典型的系统二与系统一再各自运转的差距,前者更耗费脑力,也更加懒惰,但用处也最大。
【24】
但其实想要自主地进入系统二的状态,同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专注。很多人常说书我也看了,功课我也做了,但成绩怎么就是上不去呢?问题就在于专注有没有心无杂念的刻意训练,这很重要。
【25】
如果当我们能够专注且刻意地用系统二去学习某种知识,去锻炼某种能力,当大量的练习以后,它自然的就会成为你的本能反应,进而变成系统一的思维积累。换句话说,只有这样的勤奋和努力才是有用的。同时差距也是从这里拉开的。
【26】
通过阅读,感受到卡尼曼所展现的深邃智慧,并意识到在快速的信息流动中,取得清晰的思维尤为重要。书中的实践案例使我更加理解,面对复杂问题时,慢下来的思考与分析,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出决策。《思考,快与慢》无疑为当今社会提供了一种思维上的新视角,尤其是在信息泛滥的当下,它所传递的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27】
在经济学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越发需要从卡尼曼的思想中获得平衡和智慧。正如他所言,唯有在快与慢之间找到平衡,才能接近生活的真相。他倡导的理性思考方式,教会我们如何去正视自身的局限与盲点。比起追求快速高效,更应关注如何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综合央视网 漫画:杨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