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执掌中国政权小二十年的国民政府在工业发展方面就如同儿戏一般。国民政府不是没有机会发展工业化的,它不但有,而且还很多,再不济向外买工业设备也行,但是这个买办政权就是不愿意自己生产,就是喜欢通过四大家族等中间商购买外国产品,宁愿忍受高出市场价四五倍的枪械弹药也没有想过自己生产,这就是国民政府,这就是国民政府吹嘘的“黄金十年”的真相。不指望他能和苏联一样实现工业化,但最起码买能够做到吧?但事实证明连“买”它都做不到。
国民政府买办政权的本质
国营的军工厂地皮不要钱,工人工资远远比不上欧美列强国家,无论是厂房建设成本还是生产过程中的人力成本都比列强国家要低很多。因此真正花钱的只有机器设备了,但是随着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全世界的机器设备价格直接跌破了成本价,至于用了几年的二手设备,那价格简直如同废铁一样。
而且当时欧美列强普遍缺钱,缺市场,不管谁来买都卖,美国资本家连苏联都敢卖?怎么就不能卖给中国了呢?这本应该是中国拉近和世界差距的最好时机,但是在国民政府中却没有几个人关心这件事。在当时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农业国建立一套自给自足的轻武器装备生产体系并不困难。
要知道人口不过400多万人的保加利亚在独立十几年后都能建立起一套军工体系,在一战中保加利亚全民皆兵,动员起来120万部队,其中大部分的武器都是自产的。一杆步枪也就需要几斤钢铁和木材,在一整条生产链都能自给自足时根本微不足道。但是国民政府因为买办政权的本质,他们宁愿买远高于市场价的武器,也不愿意国产。
国民党军队用的子弹可是一银元十颗,这种天价子弹也就国民政府能用得起,连财大气粗的美国人都不敢用。在一战中大英帝国消耗的子弹超过上百亿发,如果按照一银元十颗子弹的价格,就算庞大如英国也早就破产了。国民政府购买武器装备花出去的钱可都是真金白银的硬通货。
黄金十年什么都不是
从清朝到北洋政府再到南京国民政府一个个口号喊的震天响,要发展工业让中国强大起来,但基本上都处于口号阶段,清朝和北洋政府时期还好一些,起码面子工程还知道搞一搞,建设了几座军工厂,但是到了老将这里变得更赤裸裸了,有什么好建兵工厂的?直接买不行吗?自从蒋介石接手北洋政府的工业底子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发展。
蒋介石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在于中原大战之后直接拆分了太原兵工厂,虽然将大部分设备都搬到了巩县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但是太原兵工厂的工人大部分直接原地解散,导致中国整体军工生产能力直线下降。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在巅峰时期能称得上中国第二大兵工厂,仅次于东北的沈阳兵工厂,但在蒋介石的干预下到抗战前太原兵工厂已经濒临崩溃。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国民政府中就没有聪明人吗?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国民政府本质上是一个买办政府,买办政权先是买才是办。控制着中国经济命脉的四大家族可都是要挣钱的,如果武器装备国产化了他们挣钱的渠道就要少很多,而从外国购买则不一样,光是进出口的油水就能让他们捞得盆满钵满,有了这些鼹鼠们的阻挠,国民政府不可能完成武器国产化。
蒋介石政权还不如阎锡山、张作霖这些军阀武装,起码人家还有一些底线,知道组建工业生产线利人利己,张作霖光是靠技术引进就能组建亚洲第一兵工厂——沈阳兵工厂。但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完全没有底线,控制着大半个中国,结果年产钢铁五万吨,整个抗战生产火炮97门,甚至于到了抗战结束之后也不思进取,想着继续买美国装备,但美国一切断贸易直接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