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西宁市人社局、市总工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市司法局联合建立的集“预防、调解、仲裁、监督”于一体的西宁市新就业形态用工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在市人社局正式落成运行,中心的建成是工会组织发挥多元联动机制,共同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标志着西宁市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中心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难,通过多元共治提升公共服务效能,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权益保障服务,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建立“一站式”争议调处机制。通过法律咨询、争议调解、仲裁指导等联动服务,着力解决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群体面临的合同纠纷、薪资拖欠、工伤认定等突出问题。
搭建“预防+化解”双轨体系,依托劳动监察预警系统强化用工风险源头管控,同时开辟绿色通道实现简易争议5个工作日内响应、复杂案件全流程追踪。推行“调解+仲裁+司法确认”协同模式,针对平台经济用工特点制定标准化调解规程,对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实行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切实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立足“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充分发挥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持续与司法、人社、法院等部门展开更深层次和更加紧密的合作交流,聚力构建新业态劳动者法律服务长效机制,积极推动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各部门和组织共同参与的劳动争议预防化解机制。鼓励和引导争议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加强工会参与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与仲裁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联动,逐步实现程序衔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推动形成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