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青山含黛,碧水潺潺,鸟鸣悠悠。岳西县温泉镇后山村,这个隐匿在大别山深处的小村落,正悄然蜕变,成为令人心驰神往的旅游打卡地。曾经偏居一隅、鲜为人知的深山,如今因“野”出圈,绽放出别样光彩。

“野”味十足的自然风光

后山村平均海拔800米,千米以上的高峰就有多座,森林覆盖率高达90%,负氧离子含量爆表,是天然的“氧舱”和“空调间”。


岳西县温泉镇后山村。

山间溪泉众多,清澈见底,水底沙石粒粒分明,鱼儿小虾自在游弋。有的溪水潺潺流淌,温柔婉约;有的从山岩间奔腾而下,形成一道道小巧的瀑布,飞花溅玉,奏响激昂的旋律。每年四月,野生杜鹃漫山遍野肆意绽放,粉的如霞、红的似火,将山峦装点得如诗如画。在海拔较高的山坡上,千亩野生胡颓子也不甘示弱,从白花满枝,清香淡雅,到红果累累,酸甜可口,引得游客纷纷前来品尝、采摘。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村内生长着一株500余年树龄的古珂楠树。这棵古树历经岁月洗礼,每年花开时节,满树繁花如云似雪,散发着清幽的香气,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作为安徽省珍稀保护树种,古珂楠树不仅是后山村生态保护的“活化石”,更成为当地自然奇观的标志性景观。

“野”趣盎然的人文风情

后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质朴中透着山野的灵动。2004年由高枧、后山自然村合并后,这里依然保留着传统村落的肌理——依山而建的民居白墙黛瓦,与层层叠叠的梯田、苍翠山峦相映成趣,勾勒出“田园美、村庄美”的诗意画卷。村民们传承着农耕、制茶、种桑等古老技艺,续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篇章。


岳西县温泉镇后山村。

步入村中,热情的村民常以自家种植的食材招待来客。用挂在灶头熏制的腊肉,肥瘦相间、咸香醇厚,每一口都饱含着大山的馈赠。农闲时节,党员带头组建的文明志愿服务队活跃在村庄各处,一边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一边将山歌民谣、传统习俗融入日常,让悠扬的歌声与欢快的舞步,成为乡村生活最鲜活的注脚。


岳西县温泉镇后山村。

村内千年古石寨——六家寨的残垣断壁,与三国时期曹操练马场的遗迹,历经岁月洗礼仍静静伫立,诉说着往昔的风云故事。这些古遗迹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与新建的村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形成时空对话。如今,村民们在广场上开展民俗展演等活动,将先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祈愿,与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活力融为一体,让古老文明在传承中焕发新生。


岳西县温泉镇后山村。

“野”劲十足的发展活力

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让后山村守着绿水青山,却过着穷日子。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后山村开启了逆袭之路。先是修通了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串联起各个村民小组,让山里山外紧密相连;接着,网络信号全覆盖,村民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农产品也通过电商平台畅销全国各地。


岳西县温泉镇后山村。

村民们有的开办农家乐,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有的当起导游,带领游客领略后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还有的售卖自家制作的手工艺品、农产品,收入渠道日益多元。


岳西县温泉镇后山村。

“以前守着金山银山受穷,现在靠着这‘野’山‘野’水,日子越过越红火!”村民老张满脸笑意,话语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如今的后山村,正凭借独特的“野”魅力,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大步前行,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进发。(熊凤霞 文/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