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末位淘汰的好坏,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华为任正非认为:末位淘汰制有利于保护优秀员工。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







现实问题是在于如何绩效考核?很多情况下,明明挂着“科学考核”的幌子,最后却沦为彻头彻尾的人治。谁掌握了考核权,谁就能主宰员工的“生死”,作为被考核的下属完全被拿捏在上级手里。“老板”说什么,员工就得听什么,稍有不顺从,立马被打上“末位”的标签,然后被毫不留情地赶走。长此以往,员工哪还有半点积极性,整个工作氛围只会变得压抑又扭曲,下属努力讨好领导,完全就是一种变相的人身依附关系。

了解下华为的绩效考核。

对于大厂员工来说,绩效考核是每个人都绕不开的“大考”。华为的绩效考核是每半年一次,分别为半年度和年度,半年度绩效一般影响相对较小,年度绩效影响较大。绩效等级有五档:A、B+、B、C、D。不过,D一般不常见。各个绩效等级在团队中的占比:A占10%,B占10%,C占5%,剩下的全归B+。

A,所有人的向往。谁能拿到A,在部门里,简直就是“火车头”的存在,老板的嫡系,同事羡慕的对象。年终奖也会有倾向,比如4个月。每个人都想拿到A,然而A的名额比例只有10%,这意味着大多数人是拿不到的。

B+是大多数员工的“安全区”。中规中矩,既不会被表扬,也不会被批评。B则是一个危险信号。说明领导对你的工作不太满意,这算是一种变相的“敲打”。如果你连续几次拿到B,意味着你在团队中逐渐被边缘化。C就意味着工作不合格了,老板有了动你的想法。一旦拿到年度C,绩效工资和年终奖都会是0。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基本可以考虑“跑路”了,因为你在公司的发展前景已经非常渺茫。

不过,拿到C也不是完全没有转机。有些员工在拿到C之后,选择隐忍,默默努力,向上管理,甚至能在两年后重新拿到A。这种逆袭的案例虽然不多,最起码也给了那些身处困境中的员工一点希望。

此外,绩效考核还有一个规则:不能跳变。什么是跳变?举例解释下:如果半年绩效拿了A,但年度绩效却给了B,这就算跳变。跳变需要向上级解释理由,因为这种波动可能意味着员工的工作状态出现了问题。

谁决定考核结果?一般来说,绩效由小主管(PL)排名,大主管再进行微调。分的项目重要度、关注度、难度不同,结果也难以量化。总之,考核权在主管手里。所以,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一个强势的PL&导师挺你,远比你只会默默埋头苦干,更容易获得好的绩效。

华为的绩效考核,即让员工们为了那10%的A名额,拼尽全力去争取,同时也时刻警惕着自己的绩效等级,最起码保证B+。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毕竟,谁也不想绩效考核结果是C,被打入“冷宫”。

作者:芳草清清;编辑:思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