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论》强调事物发展的动态性与矛盾转化,而"势"的本质正是对矛盾运动中力量对比、条件变化的把握。
二者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敌变化而取胜"的底层逻辑上高度契合。
"造势"思想与《实践论》"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世界"相呼应。
如游击战"十六字诀"本质是通过动态造势实现强弱转化。
《孙子兵法》更强调形势客观性("知彼知己"),而《毛选》更突出主观能动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二者在"造势"程度上有微妙差异。
普通人想翻身,靠的不是鸡汤,也不是盲目努力,而是对现实规律的清醒认知和精准操作。
把《毛选》的矛盾论和《孙子兵法》的“势”结合起来看,你会发现:所有逆袭的本质,都是先看懂规则,再操控规则。
一、先“造形”,再“借势”
很多人一提到“翻身”,第一反应是找风口、抱大腿、抄近路。
但《孙子兵法》开篇就泼冷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高手先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再等机会干翻对手。
普通人的致命误区:
盲目追风口,却没匹配自己的能力,比如看到别人直播赚钱就裸辞,结果连镜头恐惧症都克服不了。
幻想“贵人带飞”,却拿不出等价交换的筹码。你连基础技能都没有,大佬凭什么帮你?。
毛选解决方案:《矛盾论》里说,抓住主要矛盾,其他问题迎刃而解。
普通人翻身的“主要矛盾”就一个:先让自己变成“可被势能利用的载体”。
具体操作:
1. 选准赛道:用“五事七计”分析法(道、天、地、将、法)评估自身:
道:你真心热爱的领域(厌恶的工作不可能坚持到出头)
天/地:行业趋势和地域资源,比如三四线做本地服务比卷互联网更易存活。
将/法:你的技能短板和执行力漏洞(先补致命短板,再打磨长板)。
2. 在“形”(基础能力)没达标前,拒绝All-in投机。
比如想靠写作赚钱?先日更100篇废稿练手感;想搞短视频?先研究100个爆款脚本结构。
“势”是放大器,不是救命稻草。
你自己得先是块料,势来了才能把你抛上天。
二、用“时间差”换“生存空间”
普通人资源有限,和既得利益者硬刚就是送人头。
《毛选》的游击战智慧(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给出了答案:用不对称竞争撕开口子。
普通人盲目对标行业巨头就是找死。
毛选解决方案:《论持久战》的精华——“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对手的规则外开辟新战场。
具体操作:
1. 找生态位缺口。
大公司做标准化,你就做个性化,比如教培巨头搞大班课,你就做1v1学霸陪练。
行业卷价格,你就卷服务。餐饮店拼低价,你主打“情绪价值”——教顾客做菜发朋友圈。
2. 打时间差。
信息差:利用认知滞后性,比如一线城市过时的玩法,在三线城市可能还是蓝海。
反应差:大公司决策慢,你小步快跑试错。
弱势方要想赢,就得把对手拖进你的节奏里,而不是跟着他们的游戏规则走。
三、从“单点突破”到“星火燎原”
《孙子兵法》强调“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但普通人常犯的错是——资源分散,每个领域都掺一脚,结果全是半吊子。
毛选解决方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底层逻辑:
1. 找到杠杆支点:一个能撬动资源的突破口(比如某细分技能、独家人脉)
2. 压强原则:把所有资源压在这个点上,撕开一道口子。
3. 复制裂变:用局部胜利的经验,横向扩张。
具体操作:
1. “10000小时定律”:
在某个细分领域投入10000小时刻意练习,就能超过80%的普通人,立刻产生变现价值。
2. “歼灭战模型”:
阶段1:用三个月时间,只攻一个平台/一种技能(比如专做好物带货)
阶段2:做出案例后,横向复制。
阶段3:用成功案例撬动资源(招学徒、接商单、卖课)。
普通人资源有限,必须把针磨尖了才能捅破天。
最后总结下普通人的翻身公式。
1. 先造形:练出硬本事,让自己“值得被势能利用”。
2. 再借势:用不对称竞争找到生态位缺口。
3. 星火燎原:单点压强突破,成功后快速复制。
记住:别抱怨没机会,所有机会都有门槛,只是你还没看到;别幻想速成,所有逆袭都是“预谋已久”,只是外人只看到结果;别怕起点低,《毛选》写于山沟里,《孙子兵法》诞生于亡国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