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茶店子街道同善社区作为典型城市社区,面临着治理结构多元、居民融合度低的现实挑战。社区人口结构复杂、邻里互动匮乏,居民社区归属感薄弱,自组织服务能力不足,基层治理面临“人口多、需求杂、凝聚力弱”的多重困境。为破解治理难题,提升居民综合素质,增强社区共同体意识,2024年6月至2025年4月,同善社区联合成都市天府新区桃树下社会服务中心,创新实施“聚乐同善”社区居民素质提升项目,通过党建引领、多元协同的治理路径,探索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新范式。



在城市的烟火深处,社区是承载居民幸福生活的温暖港湾。一场关于治理与服务的创新实践在同善社区蓬勃展开:以党建为引领,凝聚党员力量,构建多元共治格局;以微创投为契机,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培育专业服务队伍;以文化为纽带,浸润人心,厚植情感认同。三大举措相辅相成,让社区焕发出勃勃生机,奏响“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乐章。

党建领航——

党建引领强根基,构建多元共治格局

社区、社工以党建为核心引擎,充分激活党员“红细胞”作用,依托社区党委下设党支部、471名党员,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通过民主议事会确定队伍标识(名称、口号、队服、队旗)、组织架构(推选队长、副队长),建立“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机制,常态化开展政策宣传、民意收集等工作,形成“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链条。以党员志愿者为桥梁,引导居民参与院落治理、环境整治等公共事务,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逐步打破邻里隔阂,凝聚治理共识。



微创赋能——

微创投激活内生力,培育社区自治力量

社区以微创投项目为杠杆,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面向社区自组织公开招募微项目,通过“申报筛选—赋能指导—优化提升”流程,重点支持垃圾分类、文明劝导、院落自治等领域的服务项目。配套开展“志愿服务管理”“项目设计与执行”等专题培训,累计培训自组织骨干30余人次,提升其资源整合与服务供给能力。项目期间,开展“垃圾分类入户宣传”“文明院落共建计划”等6场公益活动,累计服务居民175余人次,推动自组织从“零散参与”向“专业服务”转型。





文化铸魂——

文化浸润聚人心,厚植社区情感认同

社工以传统节日为载体,构建“文化聚心”工程。结合重要节点策划主题活动:“讴歌新时代·感恩祖国情”文艺汇演,强化党建引领下的价值认同;中秋开展“花好月圆·共享中秋”非遗手工活动,促进家庭与邻里互动……活动覆盖老中青少群体,融合文艺表演、手工制作、互动游戏等形式,累计吸引610余人次参与,在文化体验中增进居民对社区的情感归属,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家园。





成效彰显——

实现“双向促进”,奏响“聚乐同善”乐章

在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中,“聚乐同善”项目如一颗璀璨之星,闪耀出独特光芒。它以党建为引领,点燃社区“红色引擎”,让党员与居民携手同行;借微创投机制,撬动多元力量,构建自治共治新格局;用文化浸润,厚植情感认同,筑牢社区和谐根基。通过践行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生动范本,也为社区未来发展勾勒出无限可能。

党建引领凝聚治理合力,激活社区“红色引擎”。党员志愿服务队与社区自组织协同发力,推动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垃圾分类准确率提升30%、院落环境卫生投诉率下降20%。实践证明,坚持党组织统筹协调,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破解“碎片化”治理难题、凝聚多元力量的核心驱动力。

微创投机制撬动多元协同,构建自治共治新格局。通过微创投项目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建立“需求收集—资源整合—服务落地”闭环机制,志愿者队伍从6人扩展至80余人,志愿服务知晓率85%、满意度92%。印证了以创新机制激活社会力量,培育居民自治能力,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治理共同体,是实现社区治理精细化的关键路径。

文化浸润厚植情感认同,筑牢社区和谐根基。依托传统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聚乐同善”品牌通过线上线下传播,受益人群达870余人次,以文化活动为纽带构建情感联结,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社区温度”,能够有效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为基层治理注入持久“软动力”。

“聚乐同善”激活社区治理“一池春水”,项目以党建引领破题、机制创新赋能、文化浸润铸魂,实现居民素质提升与社区治理升级的双向促进。未来,社区将持续深化多元共治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与居民发展同频共振,书写更多共建共享的治理新篇章。(杨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