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训为镜,照见学校文化底色

从“明德笃行”到“知行合一”,从“博学慎思”到“自强不息”


一所学校的校训,是镌刻在时光里的精神密码,是流淌在校园血脉中的文化基因。短短数字,却凝练着数十年积淀的治学理想,承载着代代相传的价值追寻。即日起,我们开启“跟着校训看学校”专栏,循着校训的微光,解码教育哲学在学校的生动呈现,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校训滋养下的灵动模样,在绚丽的校园图景中触摸教育理想的温度。

本期,我们走进十陵街道的十陵小学和和平小学。

十陵小学:品比磐石、学达精灵


十陵,曾又名石灵,十陵小学的校训,就围绕二字展开。“品比磐石、学达精灵”的校训,就是希望学生在品行上像磐石一样意志坚强、独立自主,在学习上像精灵一样主动思考、充满智慧。如今,这所从上世纪30年代走来的学校,正以这样的校训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从蝴蝶园观察昆虫,小微生态池看湿地系统,再到环丁亭的空气质量监测,食堂的厨余垃圾变有机肥,学校的每一处角落,都是学生们的课堂。十陵小学以“站起来”为核心理念,努力培养身体、心智、人格、个性站起来的新时代少年,而这些教室之外的课堂,就是滋养孩子们从容站起来、快乐站起来最好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藏诗园看古诗与植物的联系,画出植物小报收藏于此,将语文、科学与美术课集结一处,让学习有了走出书本的意义;他们可以亲手参与厨余垃圾变有机肥的处理过程,并将制作出的有机肥带回家作为盆栽的原材料;他们可以当小小监测员,记录水质、空气质量的变化……当孩子们弯下腰观察、蹲下来劳动的时候,脊梁反而挺得更直了,品比磐石,在此刻有了具象的表达。



精灵跃动,让每个孩子的思维变得活跃。时隔近一年,六年级同学古芸溪仍记得去年暑假和妈妈、班主任老师去清华大学参观的场景。古芸溪参加环丁公益环保创意大赛,以一颗电池的经历为线写了一篇作文,获得人气奖,也由此获得了带着妈妈、老师一起去北京参观学习的奖励。“我看到学到了很多知识,与在家乡、在课本上的完全不一样,眼界也更开阔了。”古芸溪骄傲地表示,是学校一直推动的环丁课程,给了自己这个机会。


十陵小学在“站起来”核心理念下,将“石”与“灵”的内涵与品质有机结合,以弘毅教育、追问课堂为抓手,锤炼孩子的身心品质,提高孩子的的思维深度。在十陵小学,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小石头”,正以他们的方式追逐着大梦想。

和平小学:孝礼当先,知行合一

走进和平小学的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孝礼大道”,浓郁的树荫、干净整洁的地面、两旁醒目的宣传栏,于无声处悄然诉说着一个学校的细节与情怀。这座2003年由当时的4所村小合并的小学,正滋养着更多的和平娃健康快乐成长。

和平小学以“孝礼当先,知行合一”为校训,除了在孝礼大道旁展示孝礼文化,还利用学校广场周围的绿化带建设家风家苑,布置客家人家风祖训,让家风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优良家风,做到知行合一。


近年来,和平小学结合学生成长需求和教师发展实际,孕育了“和美”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大力实施和美校园文化建设,建现代和美校园,构建和美课程体系,催生和美课堂,锻造和美教师团队,常态化开设学生“和美小讲堂”和教师“和美大讲坛”活动,开展和美文化节,评选和美班级、和美教师、和美家长,培养“品善、智慧、乐健、艺美、和创”的和美少年,擦亮“和美”的学校特色品牌。

而在“一校多彩”,打造多彩校园方面,学校更是做了多方面的探索。“劳动+生态”教育,通过“劳动+生态”“劳动+学科”课程融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在学校建设“百果园”和蔬菜基地,让学生的劳动课真正踏进土地,自己动手。



在学校的和美长廊,一幅幅精美的漆画作品在众多陈列中十分惹眼。这是学校“传承非遗记忆,描绘和美人生”课程的重要承载。学校积极推进太极拳、版画、漆画和书法等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成功获评全省传承非遗传统文化特色示范学校。


下午的课外体育活动,“绳彩飞扬”让操场活跃了起来,先绳操运动,再分组练习,然后自由发挥,有的几人一组考验协调配合,有的各人为阵苦练速度,操场上成了一片热闹的海洋,汗津津的脸上绽放开来的,是快乐运动的笑容。


在校园里走一走,生态教育基地里的绿色银行、书香四溢的和悦书吧、教学楼广场上的地面游戏、有趣的图形远眺表在不同的角落迎接着孩子们。学校对1058名孩子的关爱,就藏在了这样的一处处细节里,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理念,也由此在孩子们的心中发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