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发现没有?在农村,总有那么几户人家,为了巴掌大的地能跟街坊邻居吵得脸红脖子粗。
今天占你半米院墙,明天多犁你半垄地,看似占了大便宜,可到头来,日子过得一地鸡毛的往往就是他们。
我老家村里就有这么个事儿,到现在想起来都让人唏嘘。
我们村西头住着老张家和老李家,两家的房子是挨着的,就连地也是挨着的,中间就隔着一条小田埂。
本来两家井水不犯河水,日子也都过得相安无事。可是老张这人吧有点小心眼,看到对方的田地每年都丰收,差不多大小的地块,就是每年都要比他家多收几担粮食,因此心里就有点看不顺眼,瞅着那条田埂就来气。
有一年开春犁地,他故意把犁往老李家那边偏了半米,还理直气壮:“这地荒着也是荒着,我多种点咋了?”
老李知道后,当场就炸了,拎着锄头就找上门:“老张,你也太不地道了!这田埂在这儿几十年了,你说占就占?”
俩人从吵架升级到动手,老张抄起铁锨差点把老李脑袋开瓢,最后还是村里人拉开了。这一架算是结下了梁子,两家见面就像仇人,连孩子都不许跟对方说话。
从那以后,老张变本加厉,今天往老李家地头倒垃圾,明天把两家共用的灌溉渠堵上。
老李咽不下这口气,也开始使绊子,偷偷把老张地里的菜苗拔掉。两家明争暗斗,闹到村委会、派出所不知道多少次,村干部磨破嘴皮子都劝不住。
更离谱的是,这股怨气还传染给了下一代。老张儿子和老李女儿本来是同班同学,关系挺好,可因为两家矛盾,在学校里也成了对头。
有次俩人在班上吵起来,老张儿子一冲动,推搡中把老李女儿撞倒,头磕在桌角上,当场血流不止。
送到医院一查,轻微脑震荡,还留了道疤。这下彻底闹大了,两家人又为了医药费、赔偿的事儿大打出手,最后闹上法庭。
官司打完,老李女儿落下病根,时不时头疼,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老张儿子背上处分,没脸在村里待,早早辍学去打工。
两家为了打官司,花光了积蓄不说,还欠了一屁股债。老张媳妇天天跟他吵架,说他“为了几垄地把家都作没了”,最后受不了,带着小女儿回了娘家,死活要离婚。
其实这个并不是个例,在农村里大家发现没有,就是哪些爱占地的、争路边的、田间地头争地边的人,往往过得都不太好,甚至有的家破人亡了!
在农村待久了就会发现,那些争地最凶的人家,往往活成了村里的笑话。他们像守着破铜钱的葛朗台,看不见邻里和睦才是最珍贵的"宅基地"。
二伯常说:"地边子争得越狠,心缝里长的草就越多。"那些被卷尺丈量的土地,最终丈量出的是人心的宽窄。
心理学上有个"螃蟹效应",说竹篓里的螃蟹越多,越爬不出井口,因为互相拉扯拖后腿。争地的人何尝不是如此?
盯着眼前的几分地,却忘了人生是片更广阔的田野。就像村东头的张叔,当年主动把自家地头让出半米做机耕道,如今他家建房子,乡亲们都是主动来帮忙。
现在他家孩子考上了大学,自己也靠着种大棚蔬菜赚了钱,盖起了小洋楼,在村里过得有声有色。
那些在田埂上争来争去的人,最终输掉的不是土地,而是让日子发光的能力。就像老辈人说的:"地边子能种出粮食,却种不出人心;墙基砌得再高,也挡不住命运的风雨。"
其实仔细想想,农村巴掌大的地,就算多占了几分,又能多收多少粮食?为这点蝇头小利,得罪了街坊邻居,搞得家庭不和睦,孩子也跟着遭殃,真的值得吗?
老话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有些人就是拎不清,把一时的得失看得比什么都重,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实在让人惋惜。
这事儿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做人啊,别太计较,心胸放宽点,日子才能越过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