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阳市山王庄镇马庄村,一位女大学生用八年青春诠释了新时代“三农”情怀。作为马庄村支委委员、村委委员的郜姚姚,将大学所学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与家乡文化深度融合,以生态种植为突破口,打造出“山王庄姜”等特色农业品牌,带领村民蹚出一条产业振兴的致富路。2023年,她创建的晶品农庄带动周边6个乡镇发展特色种植超2000亩,户均年增收1.8万元,被评为“焦作市劳动模范”。



从“知识青年”到“乡土专家”的蜕变

郜姚姚大学就读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习期间她便萌生了将传统农业生产与旅游元素相结合的发展想法。带着这个想法,毕业后她毅然放弃城市工作机会,选择返乡投身农业。这个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的姑娘,并没有愣头青似的扎进农事中,而是对家乡沁阳市的农业现状、土壤灌溉等情况进行了充分调研,把目光投到了生姜种植和葡萄采摘等农耕体验新型业态上。期间她还参加了河南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并取得了新型职业农民证书,从此成为了一名职业农民。



面对传统种植模式导致的土地抛荒、特色品种式微、销售渠道单一等困境,她开启了一场现代农业的破冰之旅。向书本学、向专家学、向老农学。郜姚姚扑下身子与经验丰富的老农人一同耕作,学习传统农耕智慧;聚精神钻研农业知识,为改良土壤,她带领村民建起堆肥场和沼气池,将畜禽粪便、秸秆转化为有机肥;向专家求指导,在病虫害防治中,太阳能杀虫灯、黄板与“鸡鸭鹅治虫”生物链相映成趣,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防控体系。

科技赋能打造“金字招牌”

“现代农业需要‘硬核科技’支撑。”郜姚姚深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她先后与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引进高光效小麦、脱毒红薯等新品种,推广微生物菌肥、怀姜切块育苗等5项新技术。通过与河南省农科院联合开展品种鉴定,使山王庄姜的亩产提升20%,商品率突破95%。



在深加工车间,姜糖膏、姜粉等10余款产品正装箱待发。“我们的包装设计融合了怀府文化元素,每件产品都是会讲故事的文化载体。”郜姚姚介绍,其注册的“姜之礼”“菌耕”商标已打入北上广深高端市场,2024年线上销售额突破200万元。为拓宽销路,她还化身“新农主播”,在直播间用乡音讲述农耕故事。通过“线上+线下”融合销售,使农产品实现错峰销售,经济价值最大化。

“新农人”引领乡村共富路

在晶品农庄的示范带动下,马庄村建成怀姜种植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农户127户。村民张军霞感慨:“姚姚带来的滴灌技术让用水效率提升30%,她传授的生态种植法使我家姜田亩收益翻了番!”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农庄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36人次,带动37户脱贫户稳定就业。



谈及未来,郜姚姚眼中闪着光:“我们农庄是河南大学的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的重点合作对象,并与河南大学专家团队共同筹建沁阳怀姜科技小院,还计划组建河南省生姜产业联盟,共同推进生姜产业发展。”



村支书张二炉表示,在“五星”支部建设中,郜姚姚团队贡献了30%的集体经济增量,真正让“土特产”变成“金名片”。



站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潮头,郜姚姚用实践证明:当青春邂逅乡土,以科技激活传统,广袤田野自会生长出无限可能。这位扎根大地的“新农人”,正带领更多乡亲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土里掘金”的新传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