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魏静 □ 王若卉)春天正是花事繁忙时,江苏泗洪界集镇后钟洼村鲜切花基地也迎来了销售高峰。“这两天鲜花一天一个价,昨天还是6元一把,今天就涨到了8元。”基地负责人陈超正忙活着打包今天下午即将发走的非洲菊,他告诉记者,凭借地区优势和优秀的品质,基地广受周边地区客户青睐,旺季仅非洲菊一个品类,每天就可卖1200把(18枝/1把)。



“90后”陈超是土生土长的界集人,和妻子杜美英在农校相遇相恋,大学毕业后他先是在盐城一家育苗公司当技术员,2019年,带着扎实的鲜花种植技术和几年来累积的人脉,夫妻俩回到陈超家乡界集镇开始自主创业,种植以非洲菊为主的草花,并以鲜切花形式销往上海、苏州、无锡、镇江、滁州等地。



“红白事都能用,非洲菊没有忌讳。”陈超介绍,鲜切花销售受节日、季节、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非洲菊姿态挺拔、花朵硕大、色彩艳丽,给人积极向上的观感。尽管名字里带有“非洲”,但它全年开花,较低的种植成本使得它价格低廉,丰富的颜色和较长的花期,更让它成为花艺师和消费者心目中的“万能切花”。

以往,鲜切花以云南市场为主,但相比冷库里的保鲜品,本地现采鲜花更具优势。4、5月份恰逢清明节、母亲节等,高峰期沿街一家小型花店每日就可销售花束500把以上。陈超的鲜切花基地客户距离均在5小时车程内,物流损耗低,上午一个电话,下午即可送花上门,成为众多长三角地区客户的优选。



“选择种哪种花,什么时候种,我们也是吃着亏一路走来。”陈超回忆,前几年临近年底的一段时间,非洲菊价格一夜之间从12元攀升到30元,跃为市场抢手货,大量花农开始跟风栽种,但很快市场饱和,加上江苏地区冬季栽种条件限制,紧接着就是大批亏损。“你看,这些紫罗兰品种就是去年老客推荐栽种的,今年卖得很火爆。”陈超说,多年的经验让他学会综合分析,根据本地环境条件和市场趋势,合理调控基地的种植节奏。

2023年,在县级奖补资金支持下,陈超的鲜切花基地成功新建冷库,有效延长了花朵保鲜期。2024年,基地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引入智慧系统,可实时监测种植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基本信息,提高了种植效率。此外,手机接入系统软件,遇到大风、冻雨等特殊气候,能第一时间远程控制大棚覆膜的开启和关闭,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种植损耗。



如今,陈超夫妻俩的鲜切花基地拥有40000平方米的高标准连栋温室,种植规模达210亩,栽有非洲菊、向日葵、紫罗兰、洋甘菊等20多个鲜花品类,鲜切花销量也从最初的1000万支发展到3000万支,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同时,基地采取“支部+合作社+示范户”的模式,鼓励当地农户参与种植,再进行保底价收购,带动本地群众种植鲜切花300余亩,为留守妇女提供相关就业岗位50多个。



多年来,基地还与江苏多所农学院以人才交流、种植科研项目等形式合作,陈超透露,接下来,基地计划栽种一种可直接采食的茶菊,该品种由南京农业大学主导开发,适于生产,市场前景十分可观。近年花卉消费市场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为花农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展望未来,陈超对鲜切花种植基地的发展充满信心,基地将不断改进品种、提升种植技术,让更多消费者享受鲜花带来的美好体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