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实践
开栏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展示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聚焦“公正与效率”,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新实践新成效,从2024年第20期起,本刊特开设“基层新实践”栏目,重点宣传介绍各级法院特别是中级、基层法院在推进严格公正司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创造性实践事例,从而更好加强各地法院的信息沟通和学习交流,助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疆乌鲁木齐中院
自贸区法庭揭牌成立并敲响“第一槌”
近日,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法庭(以下简称“自贸区法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揭牌成立。
法庭揭牌后,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纠纷案,敲响法务区涉外商事审判“第一槌”。
自贸区法庭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家专门涉外审判机构,主要负责受理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乌鲁木齐片区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和与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密切相关的国内民商事案件,首创引进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调解资源,建立完善法务区诉讼与调解、仲裁机构一站式纠纷多元化解及国际商事调解、仲裁衔接机制,做实自贸纠纷源头预防和实质化解,促进打造国际商事争端解决优选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文/吕静雅)
吉林靖宇法院
“炕头普法”暖民心 司法服务零距离
日前,吉林省靖宇县人民法院景山人民法庭将“巡回法庭”与“炕头普法”深度融合,以“东北抗联精神”为指引,组建“红心普法小队”,利用农闲时节走进农户家中,通过“唠家常”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普法内容紧贴群众需求,涵盖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等常见问题,让单调的法条变成“听得懂、用得上”的生活指南。2025年第一季度,景山法庭通过“炕头普法”累计解答群众咨询10余次,就地化解纠纷5起,调解成功率达80.76%。
据了解,景山法庭将继续联合辖区派出所、司法所、村“两委”,在辖区内40个行政村推广“法律明白人”培养计划,通过“面对面”普法形式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动能。(文/王飞然)
黑龙江林甸法院
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近日,黑龙江省林甸县人民法院从理念、载体、机制等方面同向发力,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以奋力推进审执工作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组织干警进行交流研讨活动4次。该院着力打造“红映天平·法润泉心”党建品牌,并被县直机关工委评为“优秀党组织”。
据悉,林甸法院把审执质效、信访化解、带头办案等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党建考评体系,让党建与业务融合的“软要求”变成目标指引的“硬杠杠”。该院实施把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业务骨干的“双向培养”机制,同时将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嵌入专业法官团队,解决了理论学习“时间难安排、人员难集中”问题。此外,三个人民法庭与驻地司法所分别成立联合党支部,以党建引领法庭建设、多元解纷工作。(供稿:黑龙江省林甸县人民法院)
江苏淮安洪泽法院
构筑特色产业发展“新枫韵”
近日,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区人民法院东双沟人民法庭成功化解一起涉无人机喷洒农药引发的小龙虾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为当事人在万物复苏时节,送去了法治春风。
近年来,洪泽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稻香惠农”品牌,将东双沟法庭打造成服务辖区特色产业的前哨阵地,在西顺河洪泽湖螃蟹产业园、岔河绿色大米产业园、三河有机大米产业园、蒋坝螺蛳产业园、东双沟龙虾产业园分设五个法官联系工作点,构建“一庭五点”护航乡村特色产业工作阵地,为辖区“两大三小”(大米、大闸蟹、小螺蛳、小龙虾、小鱼锅贴)特色产业提供全过程一体化法律服务。2024年以来,东双沟法庭共化解涉“两大三小”特色产业纠纷278起,帮助规避法律风险56条,挽回经济损失1000万元。(文/费苏皖 严银)
安徽东至法院
皖赣司法联动“共享法庭”架起解纷“连心桥”
近日,安徽省东至县人民法院昭潭人民法庭依托皖赣“共享法庭”协作机制,仅用3天便成功化解一起涉及江西省与安徽省10名农民工的跨域欠薪纠纷,追回工资款2万余元,以司法力量维护了皖赣边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针对跨域矛盾纠纷,昭潭法庭启动皖赣边界司法联动“共享法庭”机制,联动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石门街人民法庭开展“云端调解”,两地法官分头攻坚,既向当事人释法明理,又以乡音乡情安抚情绪,最终促成案件实质性化解。“共享法庭”以制订跨域案件调解方案为指引,组建联合调解队、统一文书互认标准、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创建定期会商学习制度。自2023年5月机制运行以来,两地法庭互办跨域纠纷77件,平均办理周期压缩至15天,为两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支撑和服务。(文/王彬)
云南贡山法院
办好“小标的”案 展现为民“大作为”
日前,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人民法院积极践行“鲍卫忠工作法”,结合边疆民族地区特点,念好“简、情、巡、讯”四字诀,办好“小标的”案。以“简”为先提审效,对“小标的”案,因“案”制宜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快审快结,快调快判;以“情”共振化矛盾,通过情感上的理解和认同,推动化解矛盾纠纷,将司法温度形象化融入办理的每一起案件中;以“巡”补短解民忧,面对地质灾害隐患大、生态环境脆弱、交通基础设施滞后等困难,以丙中洛人民法庭和独龙江人民法庭建设为抓手,从“坐堂办案”到“送法上门”,2024年开展巡回审判6次;以“迅”为令促兑现,迅速出动,迅速查扣,迅速兑现,2024年以来,开展涉劳动报酬、抚育费等民生案件集中执行行动8次,执行到位金额达103万余元。(文/李露 朱济伟)
本期封面及目录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中国审判》杂志2025年第7期
中国审判新闻半月刊·总第365期
编辑/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