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到立夏前后,家里饭桌上的菜就变得特别考究?其实我之前总觉得,这个“节气感”更多是仪式感,直到最近仔细观察,才发现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智慧还真不是白说的。每到换季,老人们都特别较真各种“清火、祛湿、强免疫”的菜——也难怪,这时候气温忽冷忽热,身体容易中招,尤其这两年大家健康意识提上去了,“立夏餐桌五道菜,不得省!”
苦瓜炒蛋:“丑菜”中的顶流
苦瓜这种“看上去就不讨喜”的蔬菜,小时候打死也不肯碰。妈妈每次说“吃点苦瓜,清热败火,皮肤不长痘”,我翻白眼都快翻到后脑勺。谁知工作后加班熬夜多了,脸上真冒痘,才老老实实从“臭脸”变“真香”。每年清明后到立夏,是苦瓜最嫩的时候,翠绿饱满、无籽少渣,入口是一股子清凉,微苦带甜。
我也发现,苦瓜的行情挺微妙:小菜场刚上市那几天,价格会比平时略高(一斤五六块)——但别心疼,这一波过去,马上就变便宜了。最不划算的是超市分装、标签上的“有机苦瓜”,一斤飙十来块,味道都差不多,冤不冤?真想吃到正宗好苦瓜,认准手感沉、有光泽、两头尖、起细腰的那种,新鲜、嫩滑,贵一丢丢也值。
家里人对苦瓜最高的评价就是“有灵气”。怎么做?我最推荐的还是苦瓜炒蛋。有一年自创了个“泡冰水苦瓜”,把切片后的苦瓜泡冰水里十分钟,炒出来脆生生,苦味轻了,怕苦的朋友值得一试。再加点虾皮、葱花,端上桌瞬间光盘。不信你试试,真的容易一吃上瘾!
绿豆芽拌豆腐:平价中的清热王者
我身边不少朋友都说,立夏前后身体“燥”,内火重,一不小心还长溃疡。听我家老人话,买几块北豆腐、抓把绿豆芽,“凉拌一盆就解决”。别小看这道菜——绿豆芽可是老祖宗点名推荐的清热食材。据说自宋代起就是夏日菜谱常客。关键是,价格亲民,怎么吃都不觉得亏。豆腐现在超市两块钱一大块,绿豆芽一把三块内,真·划算到家!
这道菜讲究新鲜:豆芽一定要挑根白、芽短粗、无异味的,新鲜豆腐就不必多说。拌法嘛,我自己爱加点香醋、蒜末和麻油,还有微量的糖,搅一搅,整道菜色泽嫩白,入口清爽,是饭桌上最百搭的小清新。
记得有次我心血来潮,买了个“进口有机黄豆芽”,结果那味道,怎么都不如菜场刚出锅的绿豆芽来得脆甜。想了想,也许自己有“家乡情结”吧,没法割舍小时候吃的那一口。
荠菜鲜肉馄饨:馅里的春天神话
说起荠菜,这绝对得算得上春夏之交的流量担当。最早我只知道荠菜炒蛋是经典,直到有年被朋友安利鲜肉荠菜馄饨,才开了新世界大门。荠菜,学名“护生菜”,《本草纲目》里是妥妥的“利湿解毒”宝贝,小时候在野地里满地跑着挖,现在菜场买要十来块一斤,还不一定是纯野生。
荠菜选购很重要,嫩叶多、没抽苔的最好,千万别贪便宜选大叶子、带茎的,掰几片一闻就是清香正宗货。鲜肉馄饨的肉馅最好用三七分肥瘦,包的时候多放些荠菜,少油盐,既能解腻又能增添一股子大自然的香气。
有趣的是,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馄饨流派”,北方皮薄馅大,南方汤底清淡鲜美。家里偶尔懒得抢菜的早上,煮一锅荠菜馄饨,泼点香油与胡椒,家人都说“整顿早餐就是不一样”!
价格方面,自己买回家包最划算,馄饨皮面点里两三块钱一包、肉馅成本算下来也不高。外面买现成的,十几元一碗,虽然省事,但总觉得没自家包的清甜。时间充裕的话,建议试试DIY版本,幸福感会成倍提升。
蒲公英拌核桃:野菜也能吃出高级感
蒲公英……说实话,小时候真的觉得这就是路边一堆“杂草”。后来某年在美食博主圈刷到蒲公英拌核桃,才知道原来自己错过了这么久的好味道。蒲公英别名婆婆丁,《神农本草经》也夸它“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每年四五月份冒头的蒲公英,嫩叶清苦、带微甘,拌点核桃仁、加点橄榄油、柠檬汁,堪称是清新健康的野菜沙拉,吃一口仿佛在野外坝子上吹着春风。
蒲公英的价格是我最震惊的,路边免费、市场上按克卖……一小把能买到五六块钱,比一些进口蔬菜还金贵。据说有机野菜人工采摘,每斤的采摘工时真不能比家种蔬菜,贵也认了。
不过,蒲公英最大的问题是保存,新鲜易蔫,看起来“份量大”,煮好一攥能变成一小碟,还没等我拍照就全被家人夹走了。值得分享的选购小窍门:叶子越细嫩、带点紫红筋络、无根须的较佳,错过这波就真等明年啦!
曾经尝试在家阳台种,但发现“杂草王”名不虚传,生命力超强,就是阳光太强容易发老,还是新鲜田野现买靠谱些。
紫菜冬瓜汤:润肺轻盈,入口即净
虽然说夏天才是冬瓜的“主场”,但我发现每年立夏前后冬瓜也会悄悄登场。家中有老人或小孩的,冬瓜汤是一定不会缺席的,而且这汤还不是随便一熬就好喝,需要好冬瓜、好紫菜、再配一点小虾皮、葱花。
温馨提示:买紫菜要认清标签,最好选无沙、无杂质的,看颜色黑亮、碎屑少为优。冬瓜则挑表皮白霜多、瓜肉水分足,瓤少籽嫩为佳。家常版热汤下肚,立马感觉全身都清凉了半截~
不得不说,近些年热了健康饮食,所谓“节气菜”很多时候已经成了商家的推广手段,定价水涨船高。不少网红餐馆就喜欢搞“清热菜式”“四季餐桌”,但味道往往不如家常锅里的一碗热汤、一道快炒来得安心和接地气。
我个人还是建议菜场现买现做最靠谱,无论价高还是便宜,食材新鲜最关键。遇到品质不错的摊主,不妨聊聊天,说说今年的气候、收成,看他们推荐哪一种应季菜,往往还能学到不少小窍门。
调料上我有个心得:这些“下火菜”,不妨清淡些、少放盐,保留食材本味,偶尔用橄榄油、苹果醋提味,甚至能做出新的小惊喜。
立夏前后这些清热下火、补充营养的菜,个顶个的不普通。它们背后有的是老祖宗留下的食疗智慧,有的是菜市场阿姨的经验之谈,还有的是我们这一代在厨房琢磨出来的“独门秘籍”。贵的有贵的缘由,便宜自有好味,其实都比不上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吃顿饭来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