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确诊咳嗽变异性哮喘之后就开始用吸入药了,但每到换季还是容易干咳,特别是运动后症状更明显,这是为什么呢?”一位观众在直播间道出了许多患者的共同困惑。()

不少朋友都认为只要把药用上就足够了,殊不知环境控制、药物选择多个环节中的隐形误区可能会使疗效大打折扣。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如何揪出久咳背后的‘不喘型哮喘’?”中,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周新教授带大家了解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常见防治误区。

误区一:认为创造一个洁净空间,哮喘就不会发作了

“咳嗽变异性哮喘本质上属于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患者往往存在过敏体质基础,常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或过敏性皮炎等等。由于上下呼吸道具有相通性,有些原本仅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病情发展后也可能出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表现。”

“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的患者日常需要特别关注这些预警信号:晨起频繁打喷嚏、流涕等过敏性鼻炎症状,或者在春秋季节加重的呼吸道不适;皮肤出现反复荨麻疹或接触过敏原后突发皮疹;某些特殊食物(如芒果、海鲜等)引发的过敏反应。值得注意的是,过敏原存在个体差异,建议通过专业检测明确自身致敏物质。”

“近年来随着养宠家庭的增多,还要警惕宠物毛发引发的迟发性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在接触猫狗数月后才逐渐出现咳嗽症状,严重时可能并发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因此,假如你出现了久咳不愈且家中有宠物,建议及时排查过敏因素。”

看到这里,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如果能打造完全无过敏原的洁净空间,是不是就能避免哮喘发作了呢?”这个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却难以实现。哮喘作为慢性呼吸道疾病,其发作机制涉及遗传、免疫、环境等多重因素,单纯依靠环境净化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完全脱离自然环境生存。与其追求不切实际的“零过敏原”环境,不如学会科学预防。()

误区二:只吃镇咳药缓解症状

部分患者认为只要用镇咳药把咳嗽“压制住”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这种治疗方法属于“治标不治本”。镇咳药仅抑制咳嗽反射,但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核心是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不控制炎症,咳嗽会反复发作。另外,单纯止咳可能掩盖病情进展,导致咳嗽变异性哮喘发展为典型哮喘,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等更加严重的症状。

如果确诊了咳嗽变异性哮喘,通常有哪些治疗方案呢?周教授告诉我们,“确诊了咳嗽变异性哮喘之后,通常建议采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该方案通过抗炎和舒张支气管双重机制,能有效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治疗周期需持续至少两到三个月,具体疗程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当完全没有咳嗽症状、肺功能恢复正常时方可考虑停药。次年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季节性复发,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另外,可以加用口服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儿科常用孟鲁司特钠(4-5毫克/晚),成人剂量为10毫克/日。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5-7天)口服泼尼松,等到症状缓解后再过渡至吸入治疗。”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药物治疗必须与预防管理相结合方能取得最佳疗效。首要原则是阻断过敏原接触,假如持续暴露于致敏环境(如尘螨、花粉或宠物毛发等),即便规范用药也难以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因此建议通过过敏原检测明确诱因,并采取环境控制措施,如使用防螨寝具、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饲养毛绒宠物等,从源头上减少疾病发作风险。”

误区三:只咳嗽一两周就着急做检查

如果咳嗽持续1-2周,通常无需立即进行肺功能等检查。大多数情况下,急性咳嗽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了呼吸道引起的,可以适当使用止咳药物,并且建议留意同住家人、办公室同事是否有类似症状,每天记录咳嗽频率和症状变化,出现持续高热、胸痛或呼吸困难等情况,请及时就医。假如咳嗽持续8周以上,可以考虑做以下检查:

“基础的肺功能检查是首选,对于存在通气功能障碍(如FEV1值低于预计值80%)的患者,需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具体操作是通过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后复测肺功能,如果用药后FEV1改善率≥12%并且绝对值增加≥200毫升,则提示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符合哮喘的特征。”

“基础肺功能正常但临床高度怀疑哮喘的患者,需要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即通过雾化吸入乙酰甲胆碱等刺激物后观察FEV1下降的幅度,当下降≥20%时可以判定为气道高反应性阳性,也可以诊断为哮喘。”

“在肺功能检测过程中,建议同步完成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这项无创检查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一氧化氮浓度反映气道炎症水平,数值升高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并且适用于各年龄段患者。”周教授讲道。

“此外,建议在稳定期完成血常规检查以评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该指标的升高通常提示过敏反应状态。同时可以进行过敏原筛查,目前主要有两种检测方式,即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和皮肤点刺试验。”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周新

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国家慢性呼吸疾病学术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前任哮喘学组组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

2

3

看呼吸

权威实用的

呼吸科普平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