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良艺 通讯员 罗喜平 蓝珺馨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人民法院大塘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融入审判工作,通过设基站、优服务、邀队友“三步走”方法,让司法服务基层治理、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乡村振兴,铺就一条群众满意的基层法治道路。

设基站,夯实法治基石。大塘法庭坚持下好基层解纷“先手棋”,主动服务地方中心大局,协调整合派出所、司法局、社区人员、村委干部等力量参与法院调解,为辖区群众提供“解纷+宣传+咨询+指导”立体化法治服务。该法庭以解纷为重点,推动解纷关口前移,成立“法庭+N”特色企业服务站、“法庭+N”思练鸿源社区两个服务站,周边群众或企业产生矛盾纠纷可先到服务站初步调解,争取将纠纷化解于诉前。近年来,两个服务站化解纠纷120余起,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57次。

优服务,回应群众关切。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大塘法庭在“法庭+N”特色企业服务站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权益保障联动调处中心,联动工会、社保、仲裁、劳动监察等力量开展源头治理。畅通“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渠道,及时回应群众、企业的法律咨询,咨询回复率达100%。引进多元调解终端设备,线上线下共同发力解决涉劳资、合同等争议纠纷,推动一次性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近年来,帮助46名农民工讨薪20万余元,为灵活就业者、企业职工提供咨询30余次。同时,推行“人民调解+司法确认”模式,2021年以来成功调解劳动纠纷40件,进行司法确认16件,以人民调解的“柔情”和法院裁定的“刚性”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邀队友,壮大调解队伍。为了更好做实源头解纷,大塘法庭结合地方风俗习惯,探索出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多元解纷路径。该法庭搭建金银花调解室、石榴籽工作室等特色工作室,结合“法庭+综治”视联网联调中心一同开展调解。同时,注重壮大调解队伍,主动构建以法庭为主导、多部门参与的多元联动解纷机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