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变革逐步深入,动力电池安全性成为监管重点。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发布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将于2026年7月1日实施,被业界视为最严苛的动力电池“安全令”。
对此,亿纬锂能XEV产品中心总监冯炎强在上海车展期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安全始终是我们最底层的核心属性,新标准将推动全行业提升产品安全等级,让消费者用得更放心。”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大圆柱电池技术路线正获得越来越多车企青睐。亿纬锂能副总裁、电池系统研究院院长江吉兵告诉记者:“大圆柱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最优解,其制造效率可达方形电池10倍,且标准化设计能让电池成为汽车标准零部件。”目前,亿纬锂能的大圆柱电池已获得宝马定点,预计2025年“上车”。
大圆柱电池将迎来规模化量产
从技术路线来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分为方形、软包和圆柱三种形态。目前市场仍以方形电池为主导,占据约六成的市场份额。而大圆柱电池通过结构创新实现了能量密度的突破,其中以直径46毫米、高度80毫米的4680电池最具代表性。
在江吉兵看来,相较于方形电池,大圆柱电池凭借10倍制造效率和标准化设计,可成为汽车标准零部件,并解决升级问题。他认为,在新能源汽车产品迭代周期压缩至12~18个月的情况下,大圆柱电池“固定尺寸+多元化学体系”的技术路线,兼容多种化学体系,能在3~6个月内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80%研发费用,契合新能源汽车快速迭代需求。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实际上,宝马集团在今年2月宣布将搭载新一代大圆柱电池。目前,除特斯拉、宝马外,保时捷、沃尔沃等豪华品牌也纷纷布局,标志着该技术路线迈入产业化阶段。而在供应链端,包括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在内的头部电池企业都在积极推进4680等46系圆柱电池的研发生产。业内认为,随着特斯拉和宝马等整车厂商需求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正加速协同,大圆柱电池即将迎来规模化量产的新阶段。
对于未来大圆柱电池能占到多少市场份额,江吉兵认为,从市场格局来看,在中低端市场,磷酸铁锂目前确实有其独特优势。但在中高端市场,大圆柱电池未来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方形电池的产能已经很大,但随着市场的发展,现有的方形电池产能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未来,大圆柱电池有望成为主流。
面对当前众多车企布局增程车的趋势,江吉兵表示,中大型纯电车需配备大量电池以实现长续航,导致成本高、车重、能耗大,冬季续航还会大幅缩水,因此增程技术在中大型SUV中仍有较大需求。大圆柱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和小体积优势,可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长增程续航(如300公里),弥补了磷酸铁锂的不足。“其市场定位是解决磷酸铁锂做不到的事,而非在成本上竞争。”江吉兵说。
固态电池已在研发进行中
近年来,人形机器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在2025上海车展上,多家车企展示了其机器人产品,如小鹏的IRON机器人、奇瑞的Mornine gen-1等。据中信证券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2025年出货量突破1万台,到2030年将达到500万台左右,市场规模有望攀升至约7500亿元。
随着人形机器人量产进程加速,动力电池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大圆柱电池凭借其性能优势,不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备受青睐,其应用场景还在向储能、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不断扩展。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对此,冯炎强告诉记者,公司从今年开始逐步进入机器人市场,目前已经推出了第一代产品,采用1865和2170小圆柱电池,其中2170型号的能量密度达到289瓦时/公斤,能够支持超过2小时的续航。针对一些特殊场景,如四足机器狗或大型机械,公司也开发了大倍率、高功率的产品,以满足复杂工况和高功率需求。冯炎强预计,人形机器人将率先在工业和商业领域实现应用,未来5~10年将逐步进入家庭场景。
在拓展新兴市场方面,亿纬锂能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领域。冯炎强表示,飞行器航程是决定其商业化潜力的关键指标。为此,公司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开发了差异化解决方案,对于320瓦时/公斤以下的需求,重点优化电池的成组效率和内耗特性,目前已成功应用于短途物流无人机等领域。
目前,亿纬锂能的电池版图正沿着“地面-低空-人形”三维路径展开纵深布局。面向未来发展,公司计划将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至350~400瓦时/公斤,固态电池等新型技术也已在研发进程中。“此外,亿纬锂能还在开拓不同品类,以覆盖更多场景,例如引入增程电池等。”冯炎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