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大班,孩子们在以川大为主体的专家团队指导下,进行科学的生涯规划、数据采集,从而找到接近梦想的通路。”四川大学附属中学川大班班主任陈奥在人才贯通培养实践成果展示会上介绍道。作为大学与中学协同育人的创新实践,川大班自成立以来,依托四川大学的雄厚资源,引导学生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在工程、设计、科研等领域深耕细作,构建起贯通式成长通道。
2024年,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四川大学与川大附中深化合作,签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协议”,共同设立“川大附中·川大班”,开启人才培养新篇章。近日,四川大学招生就业处副主任廖爱民受聘为川大附中“科技副校长”。“我们将持续推进大中衔接,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廖爱民表示。
大中人才贯通培养模式已初见成效。现就读于川大华西临床医学八年制创新班的兰奕同学深有体会:“附中的研究型氛围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让我在大学面对科研训练时不再像大多数同学那样感到陌生与手足无措,从起跑线便遥遥领先。”
川大附中党委书记米云林从教育理念层面阐释了这一培养模式:“我们的学生之所以能快速适应大学学习,这得益于他们高中阶段打下的坚实基础。他们不仅全面发展,更长于研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他们具备‘研究’的眼光与素养。”
目前,四川大学与川大附中已建立起“选拔—培养—升学”全链条育人机制。通过引入《四川大学通识教育进中学课程指南》,将跨学科课程体系融入中学教育,共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川大班的成功实践不仅实现了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有效衔接,更在学术能力与实践能力并重的培养路径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育人共同体的建设,正为更多优秀学子搭建多元发展平台,为国家培育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图/文 蔡佩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