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曹曦)近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首届中小学生劳动大赛在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展开,来自全市中小学的210名小选手们开启了一场技能与灵巧的比拼。经过激烈角逐,24支代表队分获团体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绥芬河市第四小学学生徐紫珺设计的比赛标识,被评为劳动大赛标识设计特等奖。


同学们十分认真地参加比赛。牡丹江市教育局供图

在决赛现场,大赛组委会精准对接学生成长需求,设置了低年级组穿、系鞋带和叠衣服比赛,中年级组择芹菜、削土豆皮比赛,高年级组现场包饺子比赛,中学组创意凉菜比赛。最吸引人的要数小学高年级的包饺子比赛和中学组的创意凉菜比赛。随着选手们规范地揉面、擀皮,一个个形似元宝的饺子摆满了盖帘。转眼间,各参赛队的盘子里盛满了煮熟的水饺。评委们依据水饺的大小、形状、制作过程、煮制效果进行综合打分……


小学生在比赛现场择芹菜。牡丹江市教育局供图

“这场劳动比拼不仅能锻炼我们的生活技能,还能让我们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更让身心在劳动中得到放松与满足,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立新实验小学学生吕济辰说。

近年来,该市各校持续开展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劳动教育,各具特色。“基础+特色”阶梯式劳动课程体系及六个维度推进的模式,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劳动育人生态。“我们坚信,在全体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下,一定能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在学生心中种下一颗劳动的种子。”牡丹江市教育局局长吕文韬说。

作者:曹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