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30年光阴长卷

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历在目

我们用30张珍贵的老照片

讲述30个难忘的影像故事

回眸上海一中院走过的砥砺征程

透过光影

铭记每一个定格的历史

见证每一次法治的进步

重温每一瞬的意义非凡

这些珍贵的回忆

将在中国法治的岁月长河里

永久留存

续写传奇

上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30年光阴长卷的第十二卷。

这是一张俯拍的建筑照片。阳光斜切过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红砖大楼,微微扬起的帽式檐角在光影中更显庄重,一幢白色的现代建筑竖立其后。新老两幢建筑当中有一个连起的长廊,如今已成为“网红”法治“打卡地”。




陈立斌正在接受采访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会讲故事的。”面朝虹桥路的老大楼国徽高悬,是当年高中院合署办公的审判大楼,传统建筑风格彰显司法机关的庄重威严。

近日,笔者跟随时任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立斌(后任上海一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的脚步,顺着八字形的台阶拾级而上,穿过高大的玻璃门那一瞬间,一条约80米长的中外法制史浮雕长廊豁然铺展在眼前。




暖黄色灯光下,青铜浮雕依旧如新。东侧墙体浮雕具象展现中华法制史的进程,有西周“匜( yí)鼎铭文”、近代沈家本修法、延安时期马锡五审判方式、当代法官身着法袍的剪影......西侧亦然,墙体浮雕具象展示外国法制史上的重要法典、重要人物、重大事件。



“墙体用波纹衬托连绵不断的青铜浮雕,喻意是由古而今,从野蛮到文明,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法制进步史。”陈立斌轻轻叩击着浮雕,青铜特有的清悦声响里,时光仿佛回到20多年前那个燥热的夏天。




“当时,市一、二中院正好迎来‘撤一建二’的第一个十年,随着案件量和法官人数增多,原来的审判大楼已经难以满足司法需求,我到任一中院副院长时,新审判大楼正在建设中,党组把基建工作让我分管。新大楼启用后,紧接着抓两楼间的连廊建设,当时院里就考虑,这条长廊是面向社会的公共通道,是诉讼参与人的必经之路,应当好好利用,以营造浓浓的法文化环境氛围,并使之成为法治教育宣传阵地。因此,在连廊基建施工开始就同步谋划法制长廊方案。”陈立斌回忆道。




壁画设计方案

左右滑动查看详情

“从模糊的表达意向到具体清晰的设计方案,经过了较长时间的集思广益、反复研究,最初委托院校设计方案,难如人意,于是我考虑法院自己不乏人才,挑选两位熟悉中外法制史的法官并由秦明华(时任上海一中院刑二庭副庭长,现任青浦区检察院检察长)主笔,形成文案,内容取舍,最终请法制史专家定夺。”陈立斌说。


20年过去了,每次经过长廊,由远及近的法制浮雕,就感觉在默默诉说一个个法制故事。




司法为民


定纷(分)止争

台阶之上,他指着长廊尽头的左右两枚印章处:“最后离建院10周年还剩一周时间,突然发现这里空着缺,于是临时决定放置两枚青铜色的装饰印章,左边是‘司法为民’,体现人民法院宗旨,右边是‘定纷(分)止争’,表达人民法院功能,没想到成了点睛之笔。”

以长廊为“桥”,老楼的红砖墙与新楼的玻璃幕墙在阳光下交相辉映,新老传承。陈立斌说,这种“新老对话”的建筑布局很好地体现了“两便原则”——方便群众诉讼,方便法官办案。


“你看二楼的法庭,法官办公室就在法庭对面,推门就能开庭;当事人走公共通道,也不用绕任何弯子,很好找。”陈立斌回忆:“当年有位律师说,在一中院打官司,像走‘法治绿色通道’,这话我一直记得。”




上海一中院一直重视建设“学习型”法院,因此非常重视法院特色图书馆建设。沿着楼梯走进“新大楼”13层图书馆,一幅巨型书法作品映入眼帘,157个西周金文在灯光下流转,仿佛在诉说古老的法治故事。


“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法律事件记载,我们把它做成照壁,就是想让每个走进来的人都触摸到法治的根脉。”陈立斌介绍:“你看它的造型也像一本打开的书,文字的内容就来自于下方这个青铜器,它的名字叫做‘亻朕匜’(音训宜),是我国西周时期用于盛水的容器。”


陈立斌一边说着一边掀开了青铜器(仿制品)盖,在它内壁镌刻着目前中国现存最早的法律文书,距今2800多年。“这是我国悠久法治文化的见证,我们当时还特意制作成了中英文法治文创产品,以2005年第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组委会名义,赠送给世界法学家协会。”

“一中院的图书馆也是上海对外司法交流的‘网红打卡地’,时常有外国大法官,司法、法律界的司法官员、学者来访,藏书量和境外法学刊物连许多政法院校都难以相比。一中院还和最高法院出版社合作,建立了最高法院数字图书馆首家分馆,为法官的学习研究提供了良好条件。”陈立斌介绍道。


陈立斌采访稿修改意见



30年光阴,在建筑的肌理里刻下年轮,也在一代又一代一中院人心中种下法治的种子。在陈立斌看来,法院文化,是流淌在每个建筑细节里的司法温度——是长廊里匆匆而过的法官袍角,是图书馆里浓浓的书香味,更是30年如一日对“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执着追寻。





文:胡蝶飞

值班编辑:卜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