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玩手机时间长了,手指、手腕稍一动就又酸又痛,那么大家就要小心腱鞘炎了。
腱鞘炎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1、慢性劳损:重复动作的累积伤害
常见人群:程序员(鼠标手)、教师(粉笔手)、家庭主妇(抱娃手)、手机重度使用者( texting finger)。
中医逻辑:过度使用导致 “筋脉劳损,气血瘀滞”,腱鞘滑膜层充血水肿,形成 “筋结”(西医称腱鞘狭窄)。
新加坡高发场景:湿热气候下长期使用空调,寒湿随劳损部位侵入,加重气血阻滞。
2、寒湿凝滞:气候与生活习惯的双重影响
气候因素:新加坡常年高温高湿,室内外温差大,频繁出入空调房易使筋脉受 “寒湿痹阻”。
生活习惯:长期手持冰饮、直接吹风扇 / 空调对手腕,或用冷水洗衣做饭,导致 “寒主收引,湿阻气机”。
腱鞘炎的症状有哪些?
疼痛
早期表现为特定部位的隐痛或酸痛,例如手指根部、手腕内侧或前臂。疼痛在活动时加重(如握拳、打字、提重物),休息后可能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可能向周围扩散,甚至影响夜间睡眠。
肿胀与僵硬
患处可能出现局部肿胀,触摸时有紧绷感或轻微发热。晨起或长时间静止后,关节僵硬感明显(称为“晨僵”),需活动数分钟才能缓解。
活动受限
肌腱滑动受阻时,关节活动范围减小。例如,手腕腱鞘炎患者难以完成拧毛巾、转动手腕等动作;手指腱鞘炎可能导致无法完全伸直或弯曲手指。
弹响或卡顿
严重时肌腱在腱鞘内滑动困难,活动时可能伴随“咔哒”声或突然卡住(如“扳机指”),需外力辅助才能恢复动作。
腱鞘炎中医怎么治疗最快最有效?
新加坡贡方堂TCM中医科专家丘保润表示,腱鞘炎属筋痹范畴,本质是气滞血瘀、筋脉失养的恶性循环。现代人久坐少动导致气机壅滞,加上冷饮空调加剧寒凝血瘀,普通止痛药难除病根。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经典名方十味腱鞘汤,该方有活血通络、散寒除湿、消肿止痛的功效。
十味腱鞘汤由桂枝12g、当归12g、细辛3g、艾叶6g、川芎12g、丹参9g、生姜12g、甘草12g、茯苓15g、麦冬15g组成。
方中川芎与丹参来活血化瘀,川芎药性活泼,善于走窜,可以走到关节这个地方。丹参一方面化瘀,一方面可以强壮心脏,与后面的桂枝一起来强壮心脏,心主血脉,心脏强大了,血脉就会通畅。
桂枝与艾叶可以把经络打通,把手指或者手腕这个地方的关节打通,这样气血才可以更好地进来。细辛与生姜是散寒的,去驱寒的,前面说过腱鞘炎除了瘀血,最大可能还有寒湿,有寒邪,寒会加剧瘀血,尤其是骨节间有寒邪更容易导致关节冷痛僵硬,因为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
至于甘草就是调和诸药,茯苓则是祛湿利水的,加一点麦冬是为了防止这个方子上火,这个方子毕竟温燥的药比较多,阴血不足的人可能会上火。
加减妙用:寒湿重者加制川乌6g(先煎)、羌活9g;湿热明显者(局部红肿热痛)去桂枝、细辛,加黄柏12g、忍冬藤15g。
医案
患者:胡女士,35岁。
主诉:右手拇指屈伸困难伴剧痛2个月,夜间痛醒,无法抱3岁幼儿。右手拇指掌指关节处可触及黄豆大小结节,压痛明显,主动屈伸时出现 “弹响”。
初诊:舌淡、苔白腻,脉弦紧。
辩证:寒湿瘀阻之象。
【治疗方案】
内服:十味腱鞘汤基础方加制川乌 6g(先煎 30 分钟)、羌活 9g,7 剂,每日 1 剂。
外用:透骨草 30g、伸筋草 30g、艾叶 20g,煎水熏洗患处,每次 20 分钟,早晚各 1 次。
生活调护:佩戴护腕减少劳损,避免接触冷水,空调房内穿戴护指手套。
结果:3剂后拇指屈伸卡顿感减轻,夜间疼痛缓解,可抱娃10分钟。1周后弹响消失,结节缩小,仅提重物时轻微不适。2周后拇指活动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