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连任格力董事长后,言行越发激进。

不仅频繁拉踩小米,还抛出“海归间谍论”,引发广泛争议。



虽然靠着“超百分百支持率”连任,证明董明珠的领导能力得到了一致认可。

但是已经71岁的董明珠,宣扬“间谍论”到底是心思缜密,还是过分保守?



4月22日,格力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已经71岁高龄的董明珠依旧风采不减。

向来心直口快的她,完全没有意识到什么叫“祸从口出”。



自从当年的“10亿赌局”以来,董明珠似乎就和小米杠上了。

看着小米又是手机、又是空调、甚至还造了车,董明珠分外眼红啊。

如今小米现在的口碑越来越好,董明珠也是直接把矛头又对准了小米。



为了体现格力的“优越性”,董明珠直接翻起了“旧账”。

前段时间小米汽车出事故的事情也被她拿出来讲。

“小米汽车着火的事都知道吧,我们格力电车跑了十几年都没出过火灾。”
“这就是技术,这就是实力!”

这话一出,不光是小米粉丝,网友们也跟着笑出了声。



董明珠说自家车不着火,其实是玩起了“偷换概念”。

她口中的北京大一路公交车虽然不着火,但是只能在固定路线跑短途。

充一次电只够跑150公里,这续航快赶上“老头乐三轮车”了。

可以说她家的电动车,除了不着火,其他没有任何优点。



而且格力电车的销量也是非常的“绿色”。

董明珠当初想要130亿收购银隆搞什么“格力钛”,被股东狠狠拒绝了。

但是心不死的她还拉上了王健林刘强东投资。

在银隆爆雷之后,这烂摊子全丢给董明珠了,格力钛在她手里彻底成累赘了。



从2017年到2022年,格力钛的销量逐年降低,债台高筑。

董明珠为了“掩耳盗铃”,甚至后面就不公布销量了。

到2024年,“不着火”的格力钛负债247亿多,净亏损将近20亿。

不光车不会着火,市场看起来也没“火”。



喜欢“只说优点”是每一个企业家增加自信心的做法,董明珠自然是非常熟练。

然而其他人才不管你是不是只有优点,缺点自然是大家关注的一环。

而董明珠的缺点,就在用人思维上。



当年董明珠挑选秘书,无数人都来竞选这个岗位。

而董明珠“万花丛中独爱那一点绿”,从一堆人才里挑中了孟羽童

她坚信,孟羽童就是她的下一个接班人,甚至不惜给予特殊照顾。



在规定员工上班统一着装的格力,唯独孟羽童能够拥有“换衣特权”。

为了培养这位得力干将,董明珠还让她去各个部门实习,可以说倾尽所有。

但是结果呢?孟羽童连一份简单的文案都无法完成。

不仅如此,她在最后还借着格力当跳板去当网红去了,看着自己最重视的人给自己“一脚踹了”还无能为力。



在孟羽童事件之前,乐嘉就对董明珠发出过灵魂拷问:

“如果你的观点是错的呢?”

在他的紧紧追问下,董明珠也是爆出了经典言论:

“我从不犯错,我要对员工和股东负责。”

说这句话的时候,她自认为自己在未来不可能犯错。

然而她又怎能想得到,这句话在日后会变成回旋镖扎到她身上。



时代在快速发展,格力也面临新的挑战。

董明珠虽连任董事长,但 71 岁的她,其思维和决策方式能否适应新时代需求,值得探讨。

比如她提出的“海归间谍论”,就反映出在理念上可能存在与时代脱节的问题。

她或许觉得自己仍然能够领导格力再一次伟大,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格力绝不用一个海归派,我分辨不出来谁是间谍。”

前面还好好的,靠着“打破年龄资历限制和重视创新”的口号还收获了不少口碑。

现在来了个惊天大反转,董明珠这一行为让人着实摸不着头脑。



“不用海归派”这句话初品好像有点道理,再品就发现完全是在胡扯。

董明珠以支持国产为名,将所有海归一概视作“潜在间谍”,这种简单粗暴的归类方式缺乏事实依据。

要知道,钱学森、邓稼先等科研传奇都是海归,难道他们是间谍吗?



多少出国留学的学子都是抱着学了技术回来报效祖国的想法离开了家乡。

在国外人生地不熟的钻研学术,想着有朝一日回国发光发热。

结果还没回国呢,让董明珠一句话给判成了“间谍”,可想心有多凉。



本想靠着“爱国”打一手情怀牌,没想到一手好牌打了个稀烂。

这番“间谍”言论不光点燃了网友,还点着了“央媒”。



先是新京报“一喷为快”,直接挑明了董奶奶思想落后。

直言董明珠这是刻板印象,还是没有根据的“一派胡言”。

不仅观点非常片面,甚至还容易挑起对立,对国内外的学子都是极大的冒犯。



她那套“海归间谍论”就像极了时代的眼泪。

董明珠就算再怎么接纳新事物,她老一派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

在多元发展的当下,它无疑是打着“国产”的旗号拒绝了产品的多元化。

而这种给人“贴标签”的行为,更是让人很难信服她的领导能力。



就像最近京东开炮某外卖平台一样。

虽然京东“公开奉劝”某平台确实是站在为民众考虑的角度。

但是这种直接给别人下定论的说法间接地也会导致群众产生更深的误解。



看似两件事八竿子打不着,但是实际上都是一种形式。

董明珠和京东都把行业竞争上升到了“道德批判”。



作为一个有知名度的企业家,董明珠似乎不该犯这种“低级错误”。

毕竟企业家不仅仅是要做生意,更要传递正确的社会价值观。

这种“踩一捧一”的说法,无疑是把格力推进了火坑。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不仅需要在产品和技术上创新,更需要在理念和价值观上与时俱进。



希望董明珠及其他企业家能够从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引领企业走向未来,为社会传递积极正向的价值观,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部分参考资料:
上观新闻|董明珠“间谍论”VS外卖“五宗罪”:贴标签大战为何令人不安?|视频评论
新京报|“绝不用海归派”,董明珠“间谍言论”背离常识 | 新京报快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