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一次踢到铁板,能够以粮为兵战胜苏联,却奈何不了中国。面对美国的恶意炒作,仍可气定神闲、完美反击,中国的粮食安全可谓是核战争级别!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中国的粮食安全。



美国坐拥28亿亩耕地面积,在西方拥有很强的主导话语权,甚至可以将粮食作为战略武器对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打击,其中苏联就是最大的受害者。

首先美国的农业地理环境本身在全球范围内都数一数二,因为它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有着季节多样化特点,高温期和多雨期高度重合,这就是对农业生产来说最好的环境。其地形比较特殊,东西两边都是高大的山脉,中间则是大片的平原,这给它大规模的机械化操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由于美国国土接壤的大西洋与太平洋,它周围的大洋河流非常多,为美国提供了大量的雨水,简直就是农业生产最好的自然环境 。这使得美国的耕种粮食可以轻易地实现市场化运营。

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给美国提供了迅速的农业发展,这为美国以粮为兵搞垮苏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联农场

相比较美国的农业地理环境,苏联的农业发展就不大乐观。从纬度上来说,苏联大部分的耕地分布纬度,都比我国东北要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也就越不适宜农作物生长

以气温为变量,中美两国的投入产出比都能达到1/2以上,而苏联只有2/3左右。什么概念呢?就是同样花一百块钱投资,别人都能得到最少两百块的回报,而苏联只能得到一百五十块的回报。要知道国家对于农业的投资都是以亿为单位的,这其中的差别可是相当大的。

低气温环境不仅会使农作物出产受到影响,工人做工所消耗的热量都比其他高出不少。有一些人会因为苏联人肉禽蛋粉的高摄入量而感到羡慕,而事实却很残酷。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国东北的一个企业,厂里的工人们都会在口袋里带一瓶白酒,因为工人们不可能一次吃很多很多食物,但是食物中的热量又不足够工人们消耗,所以才必须从白酒中摄入需要补充的热量。苏联工人在工作时间的消耗的热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工人。



加之苏联一直把发展重心放在重工业上,出现工业与农业生产发展极不平衡的局面,苏联的外汇储备对石油的依赖性极大,长期以来只能靠进口来满足国内粮食需求,这便成为了美国以粮为兵搞垮苏联的关键。

20世纪60年代第一次粮食危机的到来,迫使苏联不得不使用石油外汇进口粮食,最大的粮食进口渠道就是美国。而美国针对这一“短板”,要挟苏联降低对美国出口石油的价格,否则就不再向苏联出口粮食。苏联当然不会答应,即使不从美国进口粮食,还可以依靠石油外汇从其他国家购买,所以美国第一次对苏联的粮食战略以失败告终。



美苏争霸

不过这还没完,1958年美国里根政府一方面开始实施“逆向石油战略 ”,还积极搞美苏军事竞赛,致使苏联农业和重工业矛盾愈发严重。另一方面迫使石油出产大国,沙特阿拉伯提高石油产量,这对国际石油市场造成了猛烈的冲击,苏联对此猝不及防,仅仅是五个月的时间,苏联国内的石油价格直接从30美元降到12美元。军事和石油两方面的消耗,让苏联一度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进行粮食进口,只能向西方借款维持。

直到1989年,苏联因为进口粮食而欠下的外债高达4000亿卢布的外债,这对苏联本就不稳定的国情造成了毁灭性打击,美国的粮食战略大获全胜。当时的国际粮价只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美国更是凭借优越的地理环境,在全世界范围内不断使用粮食战略,“收割”一个又一个国家。

美国也曾将“魔爪”伸向中国,但中国可不一样。



中国幅员辽阔

中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东面国土挨着太平洋,西南则耸立着青藏高原,高低悬殊的地势以及东亚大气环流系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复杂而多样的气候。

我国领土大多处于温带和亚热带,最南部伸入热带,最北部伸入寒温带,全国各地的太阳辐射和热量都可以满足各种农作物生长发育需要。东南部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部的降雨量则在400毫米以下,满足了东南农耕、西北畜牧的自然基础条件,另外我国多山复杂的地势条件,对农业发展非常有利,可以多尺度、多层次的发展林、牧、果、药等多种经营。同时长江黄河两条河流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此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常见。

中国虽然素以农业大国立足,但在农作物的产出方面也有一点缺陷。



中国人口众多,“大豆产量不高无法满足国内产油需求”。美国盯紧这一点,开始大肆炒作中国对大豆的巨额需求。美国农业部在2003年发布了一条新闻,“由于天气原因预计今年美国大豆将减产”。消息一传入国内,大豆的价格便持续上涨,很多没有经验的榨油企业,开始纷纷以高价收购。但这些都是美国的阴谋,最后收产的时候大豆产量大增,国际大豆价格一路下滑,国内榨油企业受到重创。世界上的大粮商纷纷介入,很快就占据了中国豆制品加工近80%的市场。

这一策略似乎初见成效,美国又开始炒作粮食危机,不过这次可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2007年我国动用国家储备,不定期向市场抛售,并宣称“中国有一亿吨储备粮,足够吃一年”。不断吃进的外国资本,最终纷纷爆仓逃窜,国际上的粮食价格全线下跌,粮食战争终于宣告结束。



虽然我国的地形复杂,难以像美国一样以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去发展农业,但我国一直保持着18亿亩的耕地面积,面对产量不高的大豆“短板”,更是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从农民手中收购,鼓励扶持大豆种植,全力维护农业发展,因此在面对美国炒作施压的时候,有足够的的底气来与之对抗,保证国内市场平衡,利用国家储备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我们现在有足够的底气说,中国的粮食安全绝对是核武器级别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的农业将不会单单靠气候等自然条件来满足发展需求,未来的农业将会是真正的高科技行业,我国一定会建立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策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