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姐因为一句“我绝不用海归,海归里有间谍”,捅了大篓子。

知名前主编老胡连发数条博文炮轰董小姐,要董小姐道歉。

甚至在多个网络平台引发了大讨论:董明珠海归间谍要不要道歉。

有网友调侃,前格力高管王自如就是海归,董小姐这是恨屋及乌了。

这个事儿确实值得讨论,只不过,需要讨论的是:因为原本就不应该讨论的“海归都是间谍”言论,为什么突然就被广泛讨论了起来?

因为,最近,确实被抓了不少间谍,其中大多数还真就是海归。

今年4月份,国家安全部披露,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重大间谍案件,犯罪嫌疑人郝某在海外留学期间被境外间谍策反,按照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要求打入我中央某部门,长期潜伏在我核心要害部门,严重威胁我国家安全。



2024年6月份,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了一起英国MI6重大间谍案,英国秘密情报局策反我国某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王某某、周某夫妇,长期潜伏。王某某就是在赴英留学期间被渗透。



不仅仅是国家安全,在一些大型企业中,也有不少“海归间谍”长期潜伏,窃取商业机密。格力就有过这方面的前车之鉴。

有消息称,2020年格力电器(珠海)子公司(格力智能装备公司)的一名海归高管王某(曾任技术部门负责人)涉嫌窃取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数控机床”核心技术机密,并试图向境外出售,在报警后,警方调查发现王某在离职前通过非法拷贝、上传云端等方式获取技术资料,并试图与境外对接。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董小姐的“我绝不用海归,海归里有间谍”的言论也并无不妥,因为从以往的案例来看“海归里确实有间谍”。

但是,海归里有间谍,就能说明海归都是间谍吗?就要一棒子打死所有海归派,不用海归派吗?

那显然不是。

首先,根据我国《就业促进法》,不得因学历背景歧视求职者。因为就业人员的海归背景而禁止入职,很明显的涉嫌违法。

另外,海归只是一个身份背景,是一个海外求学的路径,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人品优劣,更不能表明一个人是否是间谍。

诸如爱国科学家钱学森、郭永怀等,洋装虽然穿在身,却仍然有一片赤子报国心。

“海归中有间谍”,这话不错,“海归中不仅有间谍,还有很多爱国人士”。“海归都是间谍”,就属于是打击面扩大,以偏概全了。

我们来看一下董小姐的原话:

我们在人才培养当中,绝不用一个海归派,原因是因为海归派里面有间谍。我不知道谁是谁不是,在无法辨别是否是间谍的能力下,我只能保守地选择在国内的高校里面培养自己的人才。

董小姐明明白白,确确实实说的是“海归里面有间谍”,这话从一个世界五百强企业掌门人口中说出来虽然不合适,但是结合以往案例来看确实没毛病。

所以大家不必急着破防,董小姐并没有把海归和间谍划等号。

因为有前车之鉴,防患于未然,并没有错,毕竟格力可不仅仅只生产空调,它是一家涉及军工、边防、基建的国企。

而且,董小姐这话,并不是公开讲的,在公开场合,董小姐不止一次说过“海归派很优秀”。



既然不是公开讲,就不能代表官方态度,既然没有对公众讲,大家让她道歉,那么给谁道歉呢?

把安全风险与学历背景强行挂钩的做法,确实不妥。但是,当前确实面临这个问题。

不仅仅董小姐,大洋彼岸的懂王也有这个焦虑,天天叫嚣着“外国间谍窃取我们的知识产权,很多外国留学生都是间谍,要阻止他们”。

不得不说,懂王和董小姐都很懂。

从本质上,这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35岁以上不要”“本科学历一下不要”没有什么区别。

建议一些媒体和利益相关者,不要动不动破防,也不要动辄抡起道德的大棒。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虽然国家人才战略的崛起和培养体系的建立,海归派确实越来越没有竞争力了,很多机关企业已经私下里不再招收海归,董明珠只是做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