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格力,绝对不用海归派。”
董明珠在格力董事会上的话,戳穿了如今中国企业对海归的真实态度。
曾几何时,海归学生是大企业招聘的香饽饽,甚至有些企业把“海归优先”作为企业招人的标准。
然而如今国内风向骤变,中国企业集体“抛弃”海归。
数据显示2024年回国求职的海归比2018年多2倍,而30%的海归要投五十份简历才能找到工作。
实际上不少企业早就对招聘的海归怨声载道,大多数海归“眼高于顶”,与国内公司有“文化差异”,留学归来的含金量不如国内硕士……
很多HR更是直言:“国内毕业生一大把,招个海归的成本不如国内毕业生实惠。”
01 出国留学突然不香了
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
曾经出国留学,国外深造让无数学子趋之若鹜,排队出国的队伍堪比春运。
但凡家里有能力,都铆足劲让孩子出国留学,最好能读个名校镀金。
毕竟在当年,出国留学不仅能避开国内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还能毕业回国后享受高薪待遇。
甚至有很多清北毕业的学子在外读完名校后,不愿再回国就业选择定居海外。
出国留学,入职国外大厂,定居海外无疑是很多学生心中的梦想。
然而让很多人意外的是这种情况在这两年也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
根据数据,近两年回国的海外留学生高达九成,也就是说出去100个人有90个都更愿意回国发展。
更出乎意料的是如今各大985高校的出国率也在不断地下降。
2014年北京大学本科出国深造率减少21%,清华大学直接锐减到28%,
更明显的是北京理工大学,从675人直接减少到330人,锐减幅度高达51%。
除了这三所北京的名校,其他国内高校比如湖南大学、复旦大学等留学人数都在逐年递减。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稳坐留美第一大国,每年赴美留学的人数甩开其他国家几条街。
如今印度早已实现反超,成为留美人数第一大国。
那么“留学热”骤然降温的背后又释放着什么信号呢?
02 背后的信号
很显然大多数中国学生对于留学生活早已祛魅。
比起当年的“盲目崇拜”如今的学生更加理性地计算留学的性价比。
选择留学除了要缴纳一笔高昂的学费以外,在发达国家生活几年的费用都是一个家庭不小的开支。
然而近几年经济形势不明朗,留学成本却不断增加。
英美等传统留学国家学费、签证费、保险费都在不断地上涨。
2025年英国的签证费涨到490英镑,英国各高校学费都不同程度地上调。
部分欧洲国家的留学生保险甚至上调2万-3万欧元。
然而留学的学费上涨,学历却在不断地贬值。
国内企业不再是20年前对海归带着“滤镜”,也开始思考雇用一个海归的性价比。
如果是美国藤校、欧洲名校毕业,尚能在HR那里加分,如果毕业于海外不知名大学,在HR眼里无异于野鸡大学。
同时很多海归“眼高手低”张口就要高薪,但工作能力和毕业学生无异。
留学生在海外环境待久了,回国很难适应国外的职场文化,“水土不服”问题也是很多HR招聘时犹豫的重要原因。
海外留学多了,学历不断贬值,留学回国后的工资预期也不断下滑。
更让留学生无奈的还有对于中国留学生的安全审查。
从2018年起美国就缩短了对中国留学签证的有效期。
2020年美国直接一口气撤销了1000多名中国公民的签证。
美国对于中国留学生的严苛,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颁布各种政策针对留学生。
英国部分高校直接推出每六个月就要对中国留学生进行安全审查的规定甚至还限制中国留学生的专业选择。
然而在国内留学生也不再吃香,连选调生考试也开始对留学生关上了大门。
2025年广东、山东、北京等地区针对有海外背景的学子都收紧政策。
但根据数据有近75%的留学生选择回国考公。
如今公务员考试的大门突然关闭了,这无疑给计划回国考研的海归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吸引力在不断飙升。
在过去五年的时间里,国内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了惊人的42.03%。
国内大学建设也在不断向世界一流大学看齐。
2025年,我国的Top大学在国际范围内都实力大增,清北都跻身世界前列。
例如北京大学,其本科毕业生选择在国内深造的比例从2019年的44%激增到了2024年的65%。
很显然如今很多学生对于出国留学更加慎重。
03 留学不是镀金
不管是就业市场还是国际环境,留学的红利期已经消失殆尽。
前10年留学就能回国拿高薪的说法也逐渐没有人提起。
不管是企业HR对于海归的“祛魅”还是“铁娘子”董明珠直接替格力拒绝海外留学生都是国内职场的新信号。
海外留学生与其抱怨“学历贬值”不如认清楚只有真本事才能有新出路。
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拥有不同的视野模式、语言优势都是海外留学生的加分项。
然而指望一个海外文凭换一个高薪工作恐怕不再可能。
如今大多数网友对于海归的认知不再是高精尖人才而是真才实学少,滥竽充数多。
国内的职场文化与国外相差很大,这意味着海外归国的人才需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这些本土的规则和文化。
虽然目前政策正在逐步放宽,企业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但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打铁还需自身硬”。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最终能够立足并取得成功的关键还是在于个人的能力和素质。
那些能够放下自己的身段,不骄不躁,积极学习和弥补自己不足之处的人,
无论在哪个行业,无论在哪个国家,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获得成功的机会。
结语
不可否认曾经国外比国内发展的机会更多,
然而随着国家不断发展,我国并不是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相信随着国家的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学生会做出新的选择。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界面新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