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民者,万世之本也”。基层治理重在群众,能否为群众办好实事是考验基层治理是否有成效的关键。
日前,在江西寻乌,长宁镇老旧小区改造中,当地干部利用网络平台征集意见、逐户上门走访登记、召开座谈会面对面听取意见;在广东东莞,洪梅镇推动群众成为“城市观察员”,通过在日常生活中细致观察和快速捕捉城市管理问题,助力城市管理提质增效;在重庆万州,香炉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居民公约》等一系列关系社区发展与居民生活的重要制度,居民参与热情高涨。
办好群众的事,关键要让群众参与。所谓“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如果政府大包大揽,不顾需求大干蛮上,必然会招致群众反对。反之,发动居民全程参与,通过民主协商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点,让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事情才能真正办好。须知,群众从来不是政策执行的被动对象,而是共建共治共享的主体力量。
办好群众的事,要常怀公仆之心。这是由党的根本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人民服务”镌刻在旗帜上,群众路线是永葆生命力的基因密码。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为民所赋,利必为民所谋。历史反复证明,赢得民心需要点滴积累,失去民心只在旦夕之间。唯有时时刻刻“以百姓心为心”,才能让每项决策经得起“群众需要什么”的叩问,担得起“我是人民的勤务员”的承诺。
办好群众的事,还要有务实作风。有些地方办事出现“干部忙两头、群众不买账”现象,根子还是在作风。有的干部坐在办公室“想当然”作决策,把“我认为”当成“群众想”;有的为了追求所谓政绩,盲目举债铺摊子、上项目,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有的办事虎头蛇尾,开工时热热闹闹,遇到难题就停滞不前。这些行为,群众看在眼里,自然难以认可。说到底,是没把群众真正放在心上,没有以务实作风抓好落实。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从用水到修路,从托育到养老,桩桩件件都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些事项虽不一定是高楼广厦、大道通衢,却能温暖群众心房。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付诸行动、真抓实干,用实干把群众的美好向往转化为幸福实景。(吴晓梦)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