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军作为我军王牌之师,其前身为红15军团,由参加长征的红25军与陕北红军合编而成,是全军唯一成建制保留的红军军级部队。抗战时期先后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新四军3师,解放战争时期为东北野战军2纵。这支英雄部队从红军时期便涌现出众多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和模范,在祖国的大地上,到处留下他们可爱的身影。
1949年39军挥师入关直抵广西,1950年夏回师辽宁,准备为国再立新功。同年9月1日至3日,在辽宁辽阳召开的39军英模代表大会上,839名代表(含干部337人、战士502人)济济一堂,其中获得一个大功193人、二个大功228人、三个大功203人、四个大功74人、五个大功23人、六个大功以上19人、小功99人(均为干部)。大会推选出5位全国战斗英雄、2位候补全国战斗英雄及1位生产劳动模范。在这说明一下,1950年39军建制调整为3个师(原152师留在华南),本文仍将152师归入39军介绍。
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大会照片,图片来自网络
这些英雄均来自基层,他们机智勇敢,身经百战,是军中的兵王,是39军的英雄代表。现简单介绍他们的光荣事迹。
1、杨印山,出生于1923年,辽宁昌图县人,时任39军115师343团九连排长,立下8次大功和1次小功。
杨印山个人照,图片来自网络
杨印山1945年参军,解放战争时参加过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广西等战役。在参加天津战役时,他所在的尖刀班担任攻城任务,从和平门(现人民医院附近)打开突破口,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奋勇将红旗插上天津城,战役胜利后,他所在2班被授予“猛虎班”光荣称号,他被军里授予“登城英雄”称号。
杨印山1950年获得的立功证明书,图片来自网络
杨印山参加完全国战斗英雄大会后,立即赶回部队参加抗美援朝,任39军115师343团7连连长,参加了第一至五次战役和临津江两岸防御战斗、老秃山攻防战斗等。他1963年6月被授予少校军衔,1996年2月在辽宁盖州逝世。
2、王凤江,出生于1925年,黑龙江肇州县人,时任39军116师347团7连副排长,立下七次大功和两次小功。
王凤江个人照,图片转载自铁军文化
王凤江1946年参军,在3师10旅任战士、战斗组长,后番号改为2纵5师14团,任班长、副排长。辽沈战役期间,扫清锦州外围义县敌人时,王凤江所在的2纵5师14团3营10连奉命夺取武家小庙,敌人兵精火力猛、工事足,9月30日中午10连发起进攻,连续战斗后连队伤亡很大,王凤江主动担任指挥员,带领还能战斗的战士继续进攻夺取武家小庙,随后带领剩下的17位同志顽强坚守7个小时,连续击退敌人少则1个排多至2个连的7次反冲锋,与10连作战的500多敌人,除了50多名逃窜外,其余全部被歼。
抗美援朝时,王凤江担任39军116师347团7连副连长,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第三次战役期间,1951年1月3日,在朝鲜汉城附近釜谷里阻击战中,7连奉命阻击英军“皇家来复枪团”的撤退,他率突击队攻占敌高地战斗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7岁。7连最终以仅剩13人的代价成功完成任务,歼灭英军一个营。志愿军总部为他追记特等功臣,39军授予他“保国英雄”光荣称号,部队将王凤江烈士安葬在哈尔滨烈士陵园,。
3、靳文卿,又名靳文清,出生于1926年,辽宁丹东市人,时任39军116师348团8连连长,立下6次大功和2个小功。
靳文卿个人照,图片转载自铁军文化
靳文卿参军到3师10旅30团3营8连当战士,辽沈战役时任排长。锦州战役期间,扫清锦州外围后开始攻城,10月14日,靳文卿所在部队突破城北敌人重重防御,准备过路基时,突然遭到敌军西侧铁桥洞口旁一个暗堡的重机枪封锁。靳文清带领几个战士向暗堡扑去,被敌人火力压住后,靳文清当机立断组织爆破组,梁士英和陈先明抢先报了名,暗堡被炸得粉碎,梁士英壮烈牺牲,陈先明等人身负重伤,战役胜利后梁士英被授予“爆破英雄”称号。
4、黄达宣,出生于1925年,江苏泗阳县王集镇人,时任39军117师349团1营营长,立下1次特功和1次大功。
黄达宣个人照,图片来自网络
1943年10月, 18岁的黄达宣参加新四军3师,曾任淮海军分区2支队4团战士、战斗小组长,英勇善战,后随3师挺进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娘娘庙、哈尔套、大岭、金沟、怀德、昌图、泉头、锦州、兴龙地、彰武、沈阳、四平、德惠、拉拉屯、辽西会战、解放天津等战役,是得了七面奖旗的模范连的连长。辽沈战役时,他率部进入沈阳,俘虏了国民党的中将司令周福成。
因39军马上要入朝作战,黄达宣没有参加全国战斗英雄大会,留在部队作各项准备。随349团参加抗美援朝,回国后,历任39军团长、师长、副军长等职。黄达宣有一件轶事,辽沈战役时他是一名连长,在沈阳后他到俘虏兵中挑选解放战士补充连队,他看中一名高头大马的机枪手徐惠滋,当时徐惠滋想回家,黄达宣给他做工作后把他留下,哪想到35年后他俩又再次见面,并在一起工作。
5、于德富,又名于德福,出生于1925年12月10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市龙江县长发村人,时任39军117师350团1连副连长,立下7次大功。
于德富个人照,图片转载自铁军文化
于德富1947年8月参军,在350团1营1连6班,辽沈战役期间,攻克锦州敌指挥所立大功。攻打锦州敌指挥所,于德富分在爆破组,他穿过防线铁丝网,躲过敌人的扫射,在身边战友伤亡后,他来回两次,将战友所带武器带到爆破位置,然后点燃导火线取得成功。他被水泥石块压倒失去了知觉,当他再次醒来时,冲锋的队伍从他身边跑过,锦州战役取得胜利。
于德富之后参加抗美援朝,在战场执行侦察任务时,带队成功俘获敌军情报人员,并独创冻伤急救方法保住了左臂。
6、尚德起,又名尚德启,1949年入关南下时在39军152师454团。152师在东北时是独立7师,全军统一番号后改称152师。尚德起随部队南下到广西平果等地剿匪期间,战功突出被多次表彰,获得“毛泽东奖章获得者”和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尚德起个人照,图片转载自铁军文化
7、曹根福,江苏常熟市浒浦人,1946年参军,时任39军117师351团2连副指导员,立下五次大功两次小功,选为全国战斗英雄候补代表。
曹根福个人照,图片转载自铁军文化
曹根福历任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1947年春,在东北怀德战斗中,曹根福只身爆破了敌地堡和路障,为大部队前进扫清了道路。在黑林子追击战中,他以一个组的兵力,迫使200多名敌人投降。冒图战斗中,曹根福所在二连拼力堵住敌人,使敌全部当了俘虏。曹根福参加抗美援朝,1951年2月12日在第四次战役中光荣牺牲。
8、赵泽南,时任39军117师349团8连副排长,立下1次特功和1次大功,选为全国战斗英雄候补代表。
9、朱万荣,时任39军117师炮兵营战士,立下2次大功和1次小功,选为全国生产劳动模范。
朱万荣个人照,图片转载自铁军文化
说明:因资料收集有限,各位英雄模范介绍多少也有疏漏不全之处,特别是尚德起、赵泽南、朱万荣3位事迹记述较简,诚请知情读者批评指正,一起补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