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访吾庐,一剑表心里。委命甚诚忠,懦者闻之起。闻君识量洪,万卒皆遁死。心血溅渤海,美名照青史。



这是一首悼念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的诗,诗的作者是胜海舟,他是日本明治维新元老、日本海军之父、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的老师,也是丁汝昌的朋友。

1894年1月,日本陆军第二军司令官大山严与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祐亨商议,联名给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写一封劝降信。

这封劝降书,从字里行间几乎看不到劝降的意思,他没有高官厚禄的利诱丁汝昌,也没有威胁恫吓北洋水师,而是心平气和的与对手谈论着国家政治问题。信的内容寓意深博,字里行间对敌国并无贬毁谩骂之词,却一针见血道出清国制度之弊端和振兴之路。



从内容上看,他从我国的科举考试说起,然后结合日本经历过的艰辛历史,谈到了改革的重要性,继而层层递进,解剖了中华帝国衰败的原因。

这不是一封通常意义上的“劝降书”,是一封直击对手心灵的劝降书,也许丁汝昌也深受劝降书内容的影响,尤其在等不到清廷援军的情况下,彻底地对清廷失望了。

还有,丁汝昌将此劝降书还特意送给李鸿章看,也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他认为日本人分析的很好,希望居庙堂之高的李中堂能够读懂形势,救亿民于水火。19天后,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还有一点,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封关乎国家改革的理论,竟然出自一介日本武夫之口。

由此可见日本人对自己国家的崛起有着多么深刻的感受和认识,它确实需要中国人“虚心平气”地深思,思“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