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中国市场和梅赛德斯-奔驰品牌之间有非常深厚的渊源,既珍视传承,也看重创新。”上海车展上,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销售和市场营销的盖森(Mathias Geisen)在分享感受时如是说,“每一次来到中国,我都非常有收获。中国客户群更加年轻,奔驰很多的客户都在40岁以下;他们在技术上非常在行,并乐于接受先进技术。”
他特别提到:“中国市场当前的发展形势,常常代表着很多其他市场未来几年可能达到的状态。”
上海车展的奔驰展台则是奔驰面对日新月异的汽车行业,给出的具体解题思路。
展台上,奔驰带来了两款极具前瞻性的重磅车型的全球首秀——基于VAN.EA纯电架构平台打造的梅赛德斯-奔驰Vision V概念车,以及被称为“史上最智能的梅赛德斯-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这也揭示了梅赛德斯-奔驰最强大产品及科技攻势的序幕。
“首先我们要专注于产品,确保我们的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在过去近140年的品牌历史中,这始终是我们的工作重点。”盖森强调。在中国市场,奔驰始终在创新,但在过程中,它始终坚守和秉持品牌的核心价值。
与此同时,立足当下,梅赛德斯-奔驰持续凭借覆盖各细分市场、“油电双行”的车型阵容,和贯穿于产品、服务、线上线下触点、客户体验等维度的奔驰标准,为客户构建令人向往的出行体验。
“在挑战下,如何奔驰、如何更奔驰,我认为关键在于‘中国速度’+‘奔驰标准’。”北京梅赛德斯-奔驰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建军如是说。
而凭借着对于市场的深刻洞察,奔驰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路径。如果把奔驰比做一个运动员,它正想成为一个“十项全能”。
“围绕自动驾驶、智能辅助驾驶这个话题,我们非常自豪。”盖森表示。实际上,在2021年,奔驰在德国就获得全球首个L3系统的国际认证。“初期我们研发的是限距控制系统,进而以此为基础全力开发和打造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相关的技术堆栈,在这个领域中我们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他补充道。
与此同时,在中国市场,无论在技术、产品还是营销方面,奔驰都充分协同“中国速度”。
两年前,奔驰就率先提出了“油电同智”的产品路线,打破“智能化是电车专属”的刻板印象。E级车的导航辅助驾驶系统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从立项到交付仅12个月,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而此次推出的被称为“史上最智能的梅赛德斯-奔驰”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已是一款完全颠覆的产品。
作为一款“中国专属”车型,除了更长的尺寸、更舒适的乘坐空间,奔驰用三个词概括它:最聪明的、最高效的、最安全的。
纯电长轴距CLA搭载了奔驰全新自研MB.OS架构,在辅助驾驶方面,其搭载的豪华品牌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完全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采用端到端大模型且针对国内不同区域路况进行优化;交互方面,奔驰虚拟助手应用“豆包”AI大模型和思必驰语音技术,更加高效精准,甚至可以识别说话人的不同感情,给予相应反馈。
在智能化方面,段建军说,奔驰一向是“能做100分,宁愿说90分,甚至80分的企业。”
以安全为价值底线,奔驰既要保证产品和科技的“物理安全冗余”,也要保证每一位用户心理层面对奔驰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不同于其他新品牌,用户对奔驰安全底线的期许更高。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变的是“奔驰标准”。
而实际上,科技创新也绝不应是营销噱头的狂欢,更应是对安全底线的绝对坚守,对品质的绝对执着,对用户利益的绝对守护。
“在过去20年里,中国一直是梅赛德斯-奔驰的‘第二故乡’。”正如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康林松(Ola Källenius)所言,近年来,奔驰持续深化在华布局,本土研发从“在中国,为中国”发展至“在中国,为全球”的全新阶段。
与此同时,奔驰也在继续加强对华承诺、加大在华投入并持续深化与中国伙伴的合作。梅赛德斯-奔驰中国销量的80%来自本土化车型,奔驰全球研发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支柱就位于上海,此外,奔驰全球最大的乘用车生产基地就在北京。
中国市场在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战略中始终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于庞大的市场规模,更在于高速且丰富的创新。
“因此,我们在中国市场始终保持长期坚定的投入,今年已经是我们开展本土研发生产的20周年,未来我们也将继续在中国深化发展。”盖森如是说。
在中国市场上,梅赛德斯-奔驰稳健的市场表现也备受称赞。
2025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蝉联豪华品牌销量冠军,并再度蝉联中国市场百万级及以上豪华汽车市场的销量冠军,E级车、GLC SUV等主力车型实现稳健攀升。
与此同时,两位奔驰高管均表示:我们必须承认,市场确实存在挑战。
2025年,奔驰则会从产品规划、服务体验、客户直联,这三个角度推进重点工作。
“产品是业务的基本盘和根基。我们的立足点从来不仅仅是参数和技术,我们更关注的是客户真实的应用场景和情感需求。”段建军说到。而从全新纯电长轴距CLA开始,奔驰也开启了在中国市场上最强大的产品和科技攻势,计划到2027年发布7款中国专属车型。
不仅是产品,“奔驰标准”更落实在服务层面。奔驰拥有成熟优秀的售后服务体系,落实标准化服务流程,奔驰的技师从入门到系统内最高阶的诊断技师,必须经历上千小时的培训课程和至少5,000台实车操练,整个过程大约需要9年,付出的时长和精力堪比培养一名医学博士,而这样的诊断技师在奔驰体系中有超过870位。
此外,立足中国的数字化生态,奔驰也在加强客户直连。目前,有超过930万中国用户注册了奔驰数字账户——不限于奔驰车主,有更广泛的中国用户群体正在了解奔驰、走近奔驰。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与经销商合作伙伴长期保持良好的沟通模式。”段建军言辞恳切,“我们始终认为,沟通比不沟通好,早沟通比晚沟通好,真情实意的沟通比虚情假意的沟通好。面对市场的高低起伏,是我们与经销商合作伙伴的精诚合作,塑造了穿越周期的韧性,市场好的时候,走得比市场快一点,市场不好的时候,退得比市场慢一点。在当下市场艰难的情况下,少犯错就是赢到最后。”
奔驰正致力于把全球最具价值的豪华汽车品牌,带入全新时代。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正是实现这一愿景的核心——中国既是梅赛德斯-奔驰最重要的市场,也是技术创新的沃土。
全新时代,奔驰已经探索出了一条中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