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全线暴跌!为什么欧洲人不再买特斯拉了?

近日,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大幅下滑引发关注。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在欧盟的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45%,多国市场如德国、丹麦和瑞典的销量降幅更是超过50%。分析指出,这一趋势与特斯拉未能提供价格竞争力车型、马斯克政治立场及美国高关税政策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中国电动车品牌在欧洲市场逆势增长,对特斯拉构成挑战。

中国汽车的“价值觉醒”:长城汽车用硬核科技终结同质内卷

长城汽车通过技术创新和战略调整应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内卷现象。其推出的魏牌高山MPV在预售首日取得7848辆订单,反映出市场对新技术驱动型产品的需求。长城依托Hi4技术体系和过度研发投入,提升了车辆性能及安全水平。但行业整体仍面临价格战和同质化竞争的挑战,而长城的财务数据和海外市场表现为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从张兴海的用户C位思维,看到问界豪华新范式

4月23日上海车展期间,赛力斯集团强调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创新实践,突出用户参与车辆工厂终检和董事长亲测产品可靠性的理念。然而行业竞争加剧,用户对安全、智能、质量的关注增加,问界需在这些方面持续发力,以满足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尽管问界在技术与用户体验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中长期保持优势仍然面临挑战。

华为新款超豪华轿车足以与劳斯莱斯一较高下

海外车媒Carscoops关注到华为的鸿蒙智行尊界S800,认为该车型在设计上受到梅赛德斯-迈巴赫参数图片)和劳斯莱斯的启发。虽然内饰表现不错,但该款车型价格仍是一个显著因素。起售价为100万元人民币,相比梅赛德斯-迈巴赫S480在中国的148万元人民币,这个价位显得相对实惠。然而,该款车型的轴距略短于迈巴赫S级,可能影响其市场竞争力。

频繁被对标,这一次,轮到奔驰出牌了

梅赛德斯-奔驰在2025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上展示了多项创新,包括首款国产全新梅赛德斯-奔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该车搭载了豪华品牌首个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由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奔驰如何保持其在中国豪华市场的领导地位仍需关注。此外,奔驰未来的纯电车型将搭载800伏电气架构,并推动固态电池的量产落地,这些技术能否成功落地并取得市场认可也值得观察。

车展对话丨零跑朱江明:中国车市3年内定胜负,零跑争取跻身头部

4月27日新闻报道指出,中国车市竞争激烈,未来三年将决定市场格局。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认为,销量是关键,价格战不可避免,并表示公司已为此做好准备。虽然无法确保持续领先,但目标是在多个季度保持相对领先地位。此外,零跑计划在辅助驾驶领域加大投入,希望在安全性能上实现突破,以应对技术迭代的挑战。同时,国际贸易政策变化促使零跑推进全球化战略和本地化生产,以提升海外市场表现。

车展观察|周鸿祎难当主力,流量焦点从“关注老板”到“关注技术”

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于4月23日开幕,相较往年明显更为理性,多家车企缺席,未现高管IP直播热潮。小米董事长雷军的缺席和360董事长周鸿祎依然受到关注,但整体流量效应减弱。此次车展强调技术而非人物,观众对人形机器人等新技术兴趣浓厚。传统燃油车企和新能源车企都在智能座舱领域发力,而驾驶辅助宣传受到政策限制。车企开始聚焦安全与品质,流量泡沫逐渐被挤破,行业关注重心正转向理性与成熟发展。

中国重汽与丰田签署协议,将在氢燃料商用车领域建立更广泛合作

2023年4月26日消息,中国重汽与丰田汽车在日本名古屋丰田总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两公司将深化在氢燃料商用车领域的合作。虽然此次合作展示了双方在氢燃料电池技术上的进展,但挑战仍然存在,包括如何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及推动应用的普及。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满慎刚和丰田副社长宫崎洋一都指出,中国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但如何克服技术、成本以及市场推广难题将成为未来合作的重点。

天马微电子上海车展车规"轩辕"好屏五大标准,定义智能座舱未来

2025年4月24日,天马微电子在上海车展期间推出了车规级“轩辕”好屏显示标准。尽管天马在车载显示领域具有领先优势,但此次发布引发了关于行业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用户体验和环保标准的新关注。在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下,因驾乘环境复杂,显示屏需要满足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要求,这对产品质量和耐久性提出了挑战。天马以技术创新回应这些问题,推动车载显示生态的迭代升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