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北纬30度,详解自然、人文、发展三重叙事。
文 | 李霞
4月24晚,黄浦江畔、东方明珠之下,2025年“茅台1935·寻道中国”北纬三十度科学探索活动(以下简称“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在此正式启程。
当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山,贵州茅台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卓玛才让,中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孙樱,贵州茅台酱香系列酒营销顾问团团长李秋水,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贵超在台上共同按下启动按钮,茅台1935 将携手中国国家地理从海平面前往地球之巅,见证生产力与经济的历史变迁与跨越前进。
从2023年沿胡焕庸线展开人文科考,启动首季“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到2024年茅台1935以中国大运河为主线续写文明探源新篇章;新的一年,茅台1935为何选择跨越北纬30度?又将如何跨越天地,共赴山河?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高山
对此,高山表示,以茅台1935为舟,沿北纬30度线启航,既是为致敬山河的壮美、文明的璀璨,更是为探寻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守正与创新的平衡之道。
01
寻道中国第三季为什么选择从上海出发?
上海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东经121°29'。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发现,上海这座城市正坐落在两个“十”字交汇处:纵向是1.8万公里海岸线的中点,横向是6300公里长江的龙头。
随着太平洋季风与长江泥沙的长期相拥,让一座因水而兴的城池初见雏形。4000年前,松江广富林的先民在此依水而居,滩涂上留下的陶器残片与稻作遗存,镌刻着上海早期的海洋基因。
活动中,《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总监刘洋发布“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上海站的科考成果,为嘉宾们解读上海的城市密码。我们充分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不仅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还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可以看作历史长河与现代文明交织的奇观。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总监刘洋
另外,茅台与上海,一个在西南赤水河畔,一个与世界接轨,看似毫无关系,实则在一杯美酒中蕴藏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者有着同饮长江水的情缘,其渊源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15年,茅台从上海港口出发,远赴巴拿马博览会;1958年茅台“飞天牌”商标在上海诞生;2001年茅台在上交所上市……
作为长三角经济核心区,上海还是茅台1935布局高端市场的重要阵地。由此来看,“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选在上海出发,除了地理区位因素,也是想通过一场与城市紧密结合的活动,进行品牌与城市、景观、人文的联动,助力茅台1935从一瓶酒转为见证时代发展的特殊载体,进一步提升品牌在长三角市场的文化渗透。
02
共赴北纬30度详解自然、人文、发展三重叙事
北纬30度线,与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一样具有重要地理意义。
在世界范围,这条线横贯亚非美大陆,串起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四川的三星堆、远古玛雅文明遗址等全球诸多神秘区域;聚焦中国范围,这条线上奇观绝景比比皆是,如中国的钱塘江大潮、安徽的黄山、江西的庐山等,造就了中国人的景观长廊。
其实,对酒业而言,北纬30度同样是一条神秘而奇特的纬线,在其上下5度的浮动范围内,沿线汇集了丰富多样的优质酿酒风土,分布着四川、贵州、安徽、江苏等产酒大省。
活动期间,高山从自然、人文、发展的角度,深度挖掘北纬 30 度与茅台1935之间的内在联系。
其一,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北纬30度上孕育了“天人共酿”的赤水河生态系统,茅台1935融合传统与现代技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从细节来看,本次活动的嘉宾证采用可生物降解的纸质材料制成,将证件浸润埋入土壤后,便能收获绿植,这也是茅台1935践行集团ESG环保理念的具体实践。
同时,活动现场还展示了“盖启喜乐·创意未来”——茅台1935瓶盖重塑主题活动创意大赛的8幅获奖作品,每一幅作品巧妙地利用茅台1935回收瓶盖设计成不同的独特造型,促进了绿色文化与品牌文化的融合。
其二,北纬30度附近文明底蕴深厚,茅台1935循历史而来,必将承历史而往,坚持与中华文明对话,不断赓续守正创新文化发展之道,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最后,在发展层面,北纬30度是创新轴线,沿线科创、新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茅台1935也在积极运用科技手段升级产品品质,精心打造文创精品,展现创新活力。此行将见证传统工艺与科技创新融合,探寻满足美好生活的发展之道。
03
一线、一河、一纬度茅台1935的“道”有何新解?
在传播去中心化、消费者意识崛起的新营销环境下,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诉求,早已从单纯的产品功能满足,进阶为品牌情感有共鸣、品牌价值于社会有助益。
而“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本质上就是新需求下,品牌与消费者的升级沟通,在这场沟通中,微酒发现茅台1935至少与经销商和消费者们达成了三重价值共识:
首先,茅台1935的“寻道”之路始终贯穿着茅台“顺天敬人、明理厚德”的文化根脉,既融于茅台1935的匠心之中,也烙印在“寻道中国”的每一段旅程里。
此外,实现了“产品种草”与“品牌种树”同步进行,不仅收获了品牌心智,也通过价值观影响为品牌赢得长远增量。
比如,在活动上,“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向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捐赠50万元。据统计,自2023年起,“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已累积募捐2300万余元,用于助力寻道沿途城市当地中医药事业发展事业。
更为重要的是,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勇于创新求变,将活动内容“IP化”,也是保持品牌稳定输出、持续累积关注、加速破圈的创新模式。如果把“一线、一河、一纬度”这三个活动主题放在一起看,围绕做大做强茅台1935,企业正在开拓更多新的城市,提高产品的人群触达率。
去年底,茅台酱香酒公司已经裂变出了茅台1935事业部,今年,又布局了375ML茅台1935和1.935L茅台1935差异化产品,后续还将开展封坛业务。这意味着,茅台1935在进行客群深入和重构,推进“品系品牌化”。
由此推断,在充满不确定性的2025,“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将助力产品持续培育消费群体、塑造消费场景,在市场找回更多的确定性。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