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你看,这个驴的耳朵怎么没了,丛林中难道有野兽吗?”

身边一位士兵的话引起了司马楚之的注意,他默不作声的上前查看那只没了一只耳朵的驴。

在详细的看完后,他转身下令:“抓紧时间采集附近的柳条编墙!快!”

谁也没想到真是因为他的这个命令,竟然救了全军将士的生命。

那么这一只耳朵的驴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这里面有什么秘密?



一代名将

当年的北魏名将如云,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名将,北魏才能在多年的征战中掌握主动地位。

而这些名将当中,司马楚之的地位是不能忽略的,因为他曾经间接性的改变了北魏的命运。

“柔然一日不灭,朕一日就不得安宁!”随着拓跋焘的一声令下,北魏大军踏上了剿灭柔然的路。

然而这次的出征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柔然军队神出鬼没的游击让拓跋焘抓狂。

最为糟糕的是,押送粮草的车队竟然还被埋伏在半路的柔然军队烧的一干二净。

这一次大大的打击了拓跋焘的信心,但是这并不足以让他放弃,带兵回国之后拓跋焘很快就开始策划第二次征讨柔然的方案。



这一次他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对于押送粮食的车队格外的上心,于是他派出了手下的名将司马楚之。

那么这个司马楚之是什么来头呢,他是曹魏重臣司马馗的后代,家世不可谓不显赫。

在魏晋时期排的上号的一个贵族世家,可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家族的影响力逐渐开始没落,朝中的大将刘裕逐渐掌握了大权。

开始对司马家进行清算,司马楚之的很多家人都遭到了刘裕的杀戮,年纪不大的他和幸存下来的家人逃亡山里避难。



此时的他已经明白了,要想在这个扭曲的乱世之中站稳,那就必须要心狠手辣,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于是他开始拿出钱来招兵买马,誓要和刘裕决一死战,可以说他的梦想是好的,现实是骨感的,他显然没有和刘裕一战的实力。

只能在山中过着土匪一样的日子,盼望着有一天能够积攒实力和刘裕一战。

直到北魏在北方地区的崛起让他看到了报仇的希望,他立刻起身投奔北魏,只要能帮他报仇在所不辞。



而他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就这么一步步地登上了名将的位置。

拓跋焘对于像他这样的猛将非常敬佩同时也非常的信任,经常安排他做一些心腹才能接触到的工作。

就比如这次运送粮草,就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充满了危险性。



发现驴耳

“将军你看,这个驴的耳朵。”

手下的人将发现的异常告诉了司马楚之,司马楚之一言不发的向驴走了过去,看到这只驴的确是缺了一只耳朵。

身旁的一名士兵小声问道:“莫非是这丛林中有凶猛的野兽?”

司马楚之摇了摇头,驴耳伤口的血迹已经凝固,他的内心升起了一股不祥的预感,于是他回头下令:“全军将士出动把周围的柳条全部砍下来编墙!”

所谓的编墙就是把柳条编成像筐子一样的容器,然后在里面加土,可以参考现在防洪救灾用的那种沙袋。



司马楚之有条不紊的指挥着工作,首先部队转移至较为狭窄的区域,将粮食放置在中间。

随后将一筐筐的土摞起来,再浇上水,当时的天气寒冷,经过一夜的低温,水会结冰,让整个墙体变得坚硬无比。

不得不说这一招确实非常的好使,很快一座墙就这么搭建起来了。

部队正在警惕中,其中一名军官不解的问司马楚之:“将军为什么你通过驴耳就能判断有敌情而不是有猛兽?”

司马楚之讲出了自己的理由,原来当司马楚之检查驴耳的时候发现伤口是非常平整的,如果是被野兽撕咬,这个伤口应该是参差不齐的。



只有一个可能,这个驴耳是被人用刀故意割下来的,那么是谁割的呢?柔然人。

他之前曾经和柔然人多次打交道,知道他们有一种习惯,那就是割牲畜的耳朵作为记号。

当这只驴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证明他们的车队已经被柔然军队盯上了。

看这个驴耳朵的伤口大概能判断出已经有几天了,所以很快柔然的骑兵就会蜂拥而至。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第二天一早,尖锐的哨声响起,一支柔然骑兵队伍迅速的冲了过来。



司马楚之下令全军做好战斗准备,而这支骑兵队伍的前几匹马还没靠近城墙就人仰马翻。

司马楚之故意安排人在城墙外的地上浇了水,造成地面非常湿滑,骑兵的马根本无法在此地行进。

而后司马楚之下令放箭,主要是针对后面的骑兵队伍,面对着这样的情况,骑兵想要还击,可是因为站不稳,同时箭也无法射穿冰墙,所以吃了大亏。



在司马楚之的指挥下,队伍很快就把这些柔然军队打的溃不成军。

最终成功的完成了护送粮草的任务,可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楚之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绝对是超出常人的,怪不得能被拓跋焘如此欣赏。

参考资料
《北史·司马楚之传》卷四十八
李辉,《北魏与柔然战争的战略战术研究》,《军事历史》2015年第12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