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自我感觉幸福的妈妈,育有一个上三年级的姐姐和一个上小班的弟弟,但是对于他们的性格问题,我有一丝的担忧。

先说姐姐,姐姐其实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性格超级稳定,正因为她太稳定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情能触动她的内心,比如:偶尔学习上开小差,写字不认真,做事磨蹭,拖拉。我在吼叫她的时候,我看不到她表情上的一丝变化,训完也就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导致我感觉小丑竟是我自己,导致我的吼叫越来越大声。但是我每次也很自责,感觉自己太凶了。我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在意成绩的一个妈妈,但是让我担忧的是:我觉得她没有一点荣辱心,考不好就考不好,很无所谓。跟她看《哪吒》电影的时候,当看到哪吒的母亲在幻化成灵珠之际抱着哪吒痛苦的母子之情,我们都流泪了,但是她一点感觉也没有,反而很诧异我们为什么会哭。天呐,姐姐怎么一点共情力都没有。反正我没有见她看到苦难,看到动人的视频有流过眼泪。

PS:其实姐姐性格是开朗的,只是感觉大大咧咧,感觉没有心。

再说下弟弟,弟弟跟她姐姐截然不同,完全相反。弟弟超脆弱、超敏感。每次遇到一点点挫折,就急得嗷嗷大哭。每次跟弟弟玩耍,我假装流泪的时候,弟弟都要抱住我,眼泪在眼眶打转说:妈妈不哭。有时候跟弟弟说话,稍微口气凶一点,眼神恶一点,弟弟的泪水马上就要决堤了。男孩子啊,以后怕是会影响他的男子气概,很担心长大以后,弟弟急躁的性格和破碎的心,影响他的男子气概!

啊!这是什么神仙组合,无情的姐姐+敏感的弟弟。(姐姐天秤座,弟弟巨蟹座)

老母亲该如何是好?

一个自我感觉幸福的妈妈:

星座这种舶来迷信,如果把它当科学用,那就会误大事。用在自己孩子身上,更会从小给他们贴上各种标签与限制。迷信这种东西,就是开玩笑,也得少用,用一次对人的思维都有不利的影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母亲常常讲星座,那么,他们的理性思维就会更少,在这个科技时代,无形中增加孩子成长的难度。父母不好当,就体现要警惕自己的言行,慎之又慎。当然,这也是孩子倒逼父母成长。有些人原来满嘴跑火车,爱非议他人,有了孩子以后,却会收敛,甚至改正。

你的两个孩子,不符合你预期的男孩与女孩标准,让你担心。

标准有时没错,它代表着事实证明的大数据。但不合标准,往往也没错。对立的两者,并不是只有对和错,还有可能都是对的,或者都是错的。

你女儿看《哪吒2》没哭,这有什么错吗?它是一部动人的好电影,但我也没哭,我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问题。我很爱看电影,肯定能共情,但我观影史中从来没哭过。说实话,情绪内敛克制,才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大喊大叫,大喜大悲,往往并不合礼。孔夫子最爱的学生颜回不幸早死,夫子恸哭,其他学生还提醒他:过度了,过度了。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标准中,遇事冷静,情绪稳定是个优点。小平同志也说了,哭哭啼啼,没有出息。当然,时代发展了,现在也不认为情绪奔放,表达夸张是什么错。我的意思是,要论起正统,你女儿才是。

男孩与女孩,男性与女性,天生有区别,否定这点,是无聊且无理的,也是无效的。女孩感性,容易动情,时不时掉掉眼泪,我们认为是正常的。男孩理性,坚强,不轻易掉眼泪,我们认为是正常的。反之,则认为不正常。这是思考与认识的偷懒,也是教育的偷懒。区别不是用来强化的,而是用来融合的。女人有点男性特征,不那么过敏,不那么好骗,那就是更出色的女人,在情感中更少受伤。男人有点女性的特征,更温柔、更体贴,对抗性小一点,就是更出色的男人,至少夭折与冲动犯罪的可能性小一点。你的儿子女儿恰好长成这样,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是更出色的孩子,你是一个幸运的妈妈,要学会欣赏,如果不识货,那就会损害他们的天赋,女儿不哭你嫌她,儿子爱哭你逗他,这不是没事找事,庸人自扰吗?教育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而不是削足适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