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通海口镇居民白厚银向市博物馆捐赠其早年收藏的一件铜器。经鉴定,该文物是日本1939年制造的“八八式”野炮炮弹引信管部件,其为研究日军侵华历史以及当时的军事装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当日,市博物馆负责人向白厚银颁发了捐赠证书,以示感谢和鼓励。


市博物馆馆长别享兵(右)为白厚银(右二)颁发捐赠证书

说到如何发现的这枚“铜疙瘩”,白厚银表示是偶然获得。因长期关注日军侵华的历史,且自身是古玩爱好收藏者,白厚银意识到该物品不简单,便将其妥善收藏。“上交给文保单位,在我看来是最稳妥的方式。”白厚银表示,捐赠此物给市博物馆,希望可以教育年轻一代勿忘国耻。



市博物馆副馆长余立介绍,“八八式 ”引信定型于1928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生产较多的一款“通用型瞬发引信”。引信上刻印了“八八式 ”“野山加”“昭十四”“東”“10”等字样:其中“八八式”为引信型号;“野山加”表示该引信可适用于野炮、山炮和加农炮等武器;“昭 十四”表示该引信生产于日本昭和十四年(1939年)。

推测“東”字可能代表生产工厂的相关信息,“10”可能表示生产批次或生产年份中的月份等信息。整体看,该引信已不完整,为爆炸后的部分残片。

该物发现位置为沔城镇、通海口镇附近。1939年春,日军侵占仙桃,曾长期盘踞于此。期间,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28师退驻沔城,在仙桃境内与日军爆发了多次激烈的战斗。综合该引信的发现位置和生产年份,为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入侵沔阳提供了重要的铁证。它的存在,为我们讲述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提供了有力的实物支撑。

市博物馆馆长别享兵表示,“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这件侵华日军罪证文物的背后,隐藏着一幕幕被鲜血染红的记忆,时刻提醒着大家铭记历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如今这一抗战时期引信被发现极具意义。为了充分发挥这件文物的价值,市博物馆计划将其纳入后期我馆的展览体系,通过精心策划和布置,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和历史意义。捐赠人的善举,也是博物馆与民间文物收藏者积极互动的体现,让散落在民间的藏品得到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当日,白厚银还向市博物馆捐赠了其收藏的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陶砖1件、酱黄釉陶权(残)1件。


齐齐哈尔市博物馆馆长孙巍代表市博物馆向捐赠人表示感谢,并对他们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表达了深深的敬意。孙馆长表示,“昭昭前事,惕惕后人”,这件侵华日军罪证文物的背后,隐藏着一幕幕被鲜血染红的记忆,时刻提醒着大家铭记历史。捐赠人的善举,是博物馆与民间文物收藏者积极的互动,让散落在民间的藏品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01

太阳神鸟金饰

生动的再现了远古人类"金乌负日"的神话传说故事,是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同时也是成都城市标志的核心图案。

02

商周大金面具

面具造型面部呈方形,额齐平,长刀形眉凸起,大立眼,三角形鼻高挺,长方形耳,耳垂穿孔,显得十分威严。

03

商周四节玉琮

器呈方柱体,外方内圆,中空,分四节,每节刻划九道平行直线纹,三道为一组,平行直线纹平直而规整,线条纤细而流畅。


博物馆的力量


声明:本公众号未标明原创的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交流学习之用,不用于商业行为。如有侵犯了企业、媒体、公司、个人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删除。本公众号发布的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来源:仙桃市博物馆

责编:周方婷

编审:宋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